百词典

《折柳枝》

时间: 2025-08-02 19:09:30

诗句

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9:09:30

折柳枝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白话文翻译:

在路边看到春天的杨柳,心中感伤,折断一枝又折断一枝。今年又在去年折柳的地方折柳,却不送别去年离去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伤见: 看到后产生的伤感。
  • 杨柳春: 杨柳在春天的美丽景象。
  • 一重折尽一重新: 每折一重柳枝,便是新的开始。
  • 不送: 不再送别。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折柳”在古代常用作送别的象征,柳树因其柔韧和春天的生机,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

创作背景: 在唐代,春天是送别的季节,折柳成为一种习俗。诗人通过折柳的行为,表达自己对过往的留恋,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诗歌鉴赏:

《折柳枝》通过折柳这一简单的动作,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诗中,杨柳的春意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开篇的“伤见”便引入了诗人的情绪,显示出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离别的哀伤。

“今年还折去年处”一句,巧妙地把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结合在一起,仿佛每一年都在重温相同的离别场景。通过这种反复,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离去者的眷恋。在“折尽一重新”中,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我安慰,尽管离别是必然的,但每次的折柳依旧是对生命和情感的重新体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离别的愁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施肩吾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人生中那种似乎永恒重复的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伤见路边杨柳春: 看到路边的杨柳,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到伤感。
  2. 一重折尽一重新: 每折柳枝都是对过去的重温,尽管新的柳枝又在生长。
  3. 今年还折去年处: 今年在去年的老地方折柳,仿佛时间在重复。
  4. 不送去年离别人: 不再送别已经离开的人,展现出对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杨柳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拟人: 柳树似乎也在与诗人共同感受离别的伤感。
  • 对仗: 诗中“折尽”和“折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折叠,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体现出人生在时间流逝中不断重演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 代表春天与离别,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折柳: 体现出送别与再见的习俗,寄托着无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伤见路边杨柳春”中的“伤见”是什么意思?

    • A. 看到
    • B. 感到伤心
    • C. 伤害
    • D. 受伤
  2. “今年还折去年处”中的“去年处”指的是?

    • A. 去年的柳树
    • B. 去年的离别
    • C. 去年的春天
    • D. 去年的地方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同样表达离别情感,但更为豪放;而《折柳枝》则表现出细腻而深沉的思念。
  • 《登鹳雀楼》: 通过壮阔的景象传递人生的哲思,与《折柳枝》中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傅经干以所业一编出示戏赠一绝 芙蓉 封州极少酴醿近得数蕊瘦小如纸花而清芬异常 风竹 风俗 题异香花俗呼指甲花 题石几先生书院壁 题雷石寺润公环翠轩 题黄德老西亭二绝 题后郑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夜行被绣 目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螟脯 着结尾的成语 包含弘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庄稼活儿 军所 包含希的成语 通时达务 桀犬吠尧 夏腊 米字旁的字 髀肉 皿字底的字 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难分难舍 芝草无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