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4:03
作者: 徐伯阳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聊追邺城友,躧步出兰宫。
法侣殊人世,天花异俗中。
鸟声不测处,松吟未觉风。
此时超爱网,还复洗尘蒙。
我偶然想起在邺城的朋友,轻轻地走出兰宫。
法师伙伴与世俗的人截然不同,天上的花与世俗的风俗也大相径庭。
鸟儿的声音在难以捉摸的地方,松树的吟唱让我感受不到风的吹动。
此时我超越了尘世的羁绊,重新洗去心中的尘埃。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兰宫”、“天花”均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清幽、雅致与超脱的生活境界。
作者介绍: 徐伯阳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雅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独特感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怀念。
《游钟山开善寺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钟山开善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诗人以“聊追邺城友”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怀旧的氛围中,暗示了友情的珍贵与思念之情。接下来的“法侣殊人世”则强调了出家人和世俗人之间的差异,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通过“鸟声不测处,松吟未觉风”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内心的宁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最后一句“此时超爱网,还复洗尘蒙”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然的境界,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在于心灵的解放。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的抒发,体现了徐伯阳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谊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宫”象征什么?
“法侣殊人世”中的“殊”意为: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两者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思乡,后者则强调友谊与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