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1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16:20
为园读易几卢都,归藏连山尽野狐。
大过久无仍假我,绝韦犹在尽伊吾。
百茎蓍草龟相守,一角梅花鹤自呼。
曾与京焦相问难,至今记得石渠无。
在这个园子里读《周易》,几乎是一种奢侈,归隐于山野之中,恍若看见野狐在游荡。
经历了许久的困扰,仍然希望能得到一些启示,尽管完全失去的韦编仍然在我的怀抱。
百根蓍草像龟一样相互守候,一枝梅花如鹤般在自鸣自叫。
曾经与京城的焦仲卿探讨过艰难困苦,至今仍记得那石渠的情景。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文学才华横溢,擅长诗、书、画,被誉为“文人画”的先驱。其诗风奔放、个性鲜明,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徐渭晚年,正值他隐居于浙江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尘世烦扰的逃避。
这首诗通过阅读《周易》而引发的思考,展现了徐渭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诗的开头以“为园读易几卢都”引入,表现出他在园中读书的悠然自得,然而接着提到的“归藏连山尽野狐”,则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渴望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反复提及的“韦编”与“蓍草”,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也是对自己求知欲的坚持。最后两句则回忆起与志同道合者的对话,虽然生活困苦,但这些记忆依然清晰,这种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邃,展现出作者对自由、理想和知识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韦编”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隐逸生活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渭的隐逸追求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李白追求的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而徐渭则倾向于逃避与内省。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