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嵩山 其二》

时间: 2025-07-31 15:11:50

诗句

行行太室峰,秋声若鸣镝。

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

上有神仙区,下有穆王宅。

徘徊复徘徊,泫然感畴昔。

八骏不重来,秋山空月白。

安得会璆韶,共作瑶池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5:11:50

原文展示:

行行太室峰,秋声若鸣镝。
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
上有神仙区,下有穆王宅。
徘徊复徘徊,泫然感畴昔。
八骏不重来,秋山空月白。
安得会璆韶,共作瑶池客。

白话文翻译:

在太室峰上行走,听到秋天的声音如同箭鸣。
目光流转,注视那崎岖的山路,仿佛蓬莱就在眼前。
山上有神仙所居,山下是穆王的故宅。
我在这里徘徊,反复徘徊,感伤往昔的种种。
八匹骏马再也无法重来,空余秋山的白月高挂。
我希望能够相会在瑶池,与美人共饮乐曲。

注释:

  • 鸣镝:鸣响的箭,形容秋天的声音。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 穆王:指周穆王,周朝的统治者,常与神话传说关联。
  • 泫然:流泪的样子,形容伤感。
  • 璆韶:美好的乐器和音乐,象征欢愉的聚会。
  • 瑶池: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常与神仙聚会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约960—1010),字元量,号静庵,晚唐至宋初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嵩山时,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歌鉴赏:

《嵩山其二》是一首极具山水情怀的诗作,通过描绘嵩山的秋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往昔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行行太室峰”引入,表现了诗人积极探索的姿态;“秋声若鸣镝”则通过拟人手法,将自然的声音与人类的感受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悲凉的气氛。

接下来的句子“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中,诗人用“流目”一词,暗示了他对周围景色的细致观察,而“蓬莱应咫尺”则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山上有神仙的居所,山下是历史人物的故宅,形成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借用“八骏不重来”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渴望与友人共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融,展现了汪元量独特的诗风与对人生命题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行行太室峰:描写行走在太室峰上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秋声若鸣镝: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秋天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流目瞩崎岖:诗人目光不断流转,注视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传达出一种探索的冲动。
    • 蓬莱应咫尺:理想的仙境似乎就在眼前,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上有神仙区:诗人描绘了理想中的神仙居所,体现了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 下有穆王宅:历史人物穆王的居所,象征着历史与人文的交融。
    • 徘徊复徘徊:反复徘徊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的心境与对过去的怀念。
    • 泫然感畴昔:伤感的情绪表露无遗,显示出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
    • 八骏不重来:对往昔壮丽时光的追忆,无法重现的无奈感。
    • 秋山空月白:秋天的山和空白的月亮,渲染了孤寂的氛围。
    • 安得会璆韶:渴望与友人相会,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声比作鸣镝,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的声音被赋予了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 太室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鸣镝:代表了秋的孤寂与哀伤。
  • 蓬莱:理想的境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穆王宅:历史的象征,体现了人文传统的深厚。
  • 瑶池:理想的聚会场所,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鸣镝”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声音?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蓬莱应咫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历史回忆
    • D. 友人相聚
  3. 诗人对“八骏不重来”的感受是:

    • A. 高兴
    • B. 怀念
    • C. 忽视
    • D. 期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政治与社会的悲剧感。
  • 王维《山居秋暝》:与汪元量的作品一样,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注重静谧的氛围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凌歊台怀姑溪老人李端叔) 米元晖待制岁以赐冰及荔子分遗季共而今年荔枝不至有诗次韵三首 其一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内子生日 渡陂南用斜川韵 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 其三 岁寒披 时宰生日诗三十绝 其二十四 次韵罗仲共山村题咏十首 其十 次韵道卿残腊步游林薮草木渐有生意三首 其一 正月二十九日种柳三十五株 辛亥冬无雪天气妍暖如禁烟时书所感三绝句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裁 鬥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爱礼存羊 加非 城下之盟 提手旁的字 包含濯的词语有哪些 杏雨梨云 乖嘴蜜舌 揎拳裸臂 山字旁的字 包含杉的词语有哪些 浅希近求 髟字旁的字 隐迹埋名 苛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