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2:26
行行太室峰,秋声若鸣镝。
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
上有神仙区,下有穆王宅。
徘徊复徘徊,泫然感畴昔。
八骏不重来,秋山空月白。
安得会璆韶,共作瑶池客。
在太室峰上行走,听到秋天的声音如同箭鸣。
目光流转,注视那崎岖的山路,仿佛蓬莱就在眼前。
山上有神仙所居,山下是穆王的故宅。
我在这里徘徊,反复徘徊,感伤往昔的种种。
八匹骏马再也无法重来,空余秋山的白月高挂。
我希望能够相会在瑶池,与美人共饮乐曲。
作者介绍:汪元量(约960—1010),字元量,号静庵,晚唐至宋初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嵩山时,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嵩山其二》是一首极具山水情怀的诗作,通过描绘嵩山的秋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往昔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行行太室峰”引入,表现了诗人积极探索的姿态;“秋声若鸣镝”则通过拟人手法,将自然的声音与人类的感受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悲凉的气氛。
接下来的句子“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中,诗人用“流目”一词,暗示了他对周围景色的细致观察,而“蓬莱应咫尺”则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山上有神仙的居所,山下是历史人物的故宅,形成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借用“八骏不重来”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渴望与友人共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融,展现了汪元量独特的诗风与对人生命题的深入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鸣镝”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声音?
“蓬莱应咫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诗人对“八骏不重来”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