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8:29
竹枝歌十首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天上人间一梦过,春来秋去奈愁何。
铜仙有泪如铅水,不似湘妃竹上多。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如梦,春天来临而秋天又去,愁绪难以排解。铜仙的眼泪重如铅水,却不及湘妃竹上的泪水多。
汪元量,字子升,号景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特别擅长用竹子作为意象。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竹枝歌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人生苦短与爱情失落的思考。
《竹枝歌十首》是汪元量的重要作品之一,透过简洁的语言,诗人描绘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时光的流逝。诗的开头“天上人间一梦过”,以梦幻的比喻揭示人生的短暂与虚无,表达出一种超脱的情怀。接着“春来秋去奈愁何”,更是道出了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诗人巧妙地将铜仙与湘妃的意象结合,前者作为坚硬的存在,后者则是因爱而生的柔情,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歌情感更加深刻。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愁苦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宇宙与人生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爱情悲剧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诗中“天上人间一梦过”意指什么?
A. 人生如梦
B. 现实生活
C. 未来的希望
“铜仙有泪如铅水”中的“铅水”象征什么?
A. 轻松愉快
B. 深重的悲伤
C. 清澈的幸福
诗中提到的湘妃是指什么?
A. 一个传说中的女子
B. 一种竹子
C. 一位神仙
汪元量的《竹枝歌十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一样,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内心的情感。李白以豪放的笔触表达对自由的向往,而汪元量则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