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40
《伤我马词》
—— 刘禹锡
生于碛礰善驰走,
万里南来困丘阜。
青菰寒菽非适口,
病闻北风犹举首。
金台已平骨空朽,
投之龙渊从尔友。
我出生在荒凉的沙石地带,天生善于奔跑,
从万里之外南下,却被丘陵困住。
青菜和寒豆根本不合我的口味,
即使身体虚弱,听到北风的声音我仍然抬起了头。
金台已经平整,唯有骨骼空荡荡地腐朽,
若投身于龙渊,便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龙渊”一词源于古代神话,常用来象征理想的归宿或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中提到的“金台”常常用来比喻地位或荣华,但在此却是空虚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失望。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当关注社会和民生,风格清新明朗,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伤我马词》写于他遭受贬谪、生活困顿之时,诗中以马喻志,表达了他对前途的无奈与渴望,体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
《伤我马词》以马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自由的向往。在诗的开头,刘禹锡描绘了马的天性与奔放,生于“碛礰”的马,暗示了他所处的困境和环境的恶劣。接着,他用“万里南来困丘阜”传达出追求自由与理想的艰辛与无奈,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中遇到的阻碍。
诗中“青菰寒菽非适口”一句,传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展现了他精神的孤独和对理想的渴望。即使“病闻北风”,他心中依然不屈,即使身处逆境,仍然坚持理想,体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比,金台的空虚与龙渊的理想相映衬,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与对当下生活的失望。整首诗通过马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伤我马词》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青菰寒菽”主要指什么?
“金台已平骨空朽”中的“金台”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伤我马词》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刘禹锡通过马的视角,表现了追求自由的艰辛;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