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2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21:11
野人何处是幽栖,闻在天随旧宅西。
半屋图书春落蠹,一村花柳昼鸣鸡。
分泉自给烹茶水,待雨惟耕种药畦。
日暮扁舟欲相访,恐惊鸥鸟过前溪。
这位隐居的朋友究竟在哪里呢?我听说他住在天随的旧宅西边。
他的屋子里只有半间书房,春天时书卷上落满了虫子;
村子里花草繁茂,白天可以听到鸡鸣声。
他从分流的泉水里取水来泡茶,等待着雨季来临时耕种药田。
傍晚时分,我想乘小舟去拜访他,生怕惊动了在溪水中游荡的鸥鸟。
高启(1498年-?),字季昇,号静庵,明代诗人。他与徐祯卿、李贽并称“明代三大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受到后世推崇。高启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关怀。诗中描绘了隐者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者周思敬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友人的关心。开篇“野人何处是幽栖”,引入了对隐者的思考,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也暗示着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随后的描写从室内到室外,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半屋的书籍和春季虫害的意象,既是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的无奈。
分泉自给的细节,体现了隐者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而“待雨惟耕种药畦”,则表达了隐者对自然与生活规律的理解和顺应。最后一联“日暮扁舟欲相访,恐惊鸥鸟过前溪”,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自然宁静的珍视,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雅,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传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
整首诗以隐者的生活为主题,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心。
高启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药畦”指的是什么?
诗中隐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