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杨从事从军》

时间: 2025-04-26 03:18:39

诗句

南风薰燕麦,送子怅如何。

迢递戎车役,凄凉横笛歌。

天笼平野迥,山绕古关多。

莫笑书生怯,能当曳落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39

原文展示

送杨从事从军
高启 〔明代〕
南风薰燕麦,送子怅如何。
迢递戎车役,凄凉横笛歌。
天笼平野迥,山绕古关多。
莫笑书生怯,能当曳落河。

白话文翻译

南风吹拂着燕麦,送别朋友心中感慨万千。
遥远的征战和劳役,让人感到凄凉,横笛的曲调悲伤。
天际平原一片辽阔,山脉环绕着古老的关口。
不要嘲笑书生的胆怯,他也能勇敢地面对涌来的河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吹拂、熏染。
  • :感到惆怅、失落。
  • 迢递:遥远、漫长。
  • 戎车:指征战的车马。
  • 凄凉:悲凉、冷清。
  • 横笛:一种乐器,这里指用横笛演奏的音乐。
  • :笼罩、覆盖。
  • 平野:平坦的原野。
  • 古关:古代的关口、关隘。
  • 莫笑:不要嘲笑。
  • 书生:读书人,常指文人。
  • :胆怯、害怕。
  • :拖拉、牵引。
  • 落河:倾倒入河,形象地指面临的困难。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书生”,常代表着文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寓意文人的柔弱与内心的坚强,体现了对士人身份的自我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 1379),明代诗人,字景升,号少山,浙江绍兴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强调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融。高启的诗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音韵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启送别友人杨某从军之际,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与对战争的忧虑。在明代,战争频繁,士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尤为深刻。

诗歌鉴赏

《送杨从事从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的“南风薰燕麦”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的美好画面,却又因“送子怅如何”而转入忧伤,表达出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惆怅。接着,诗人用“迢递戎车役”来形容战乱的遥远与艰辛,“凄凉横笛歌”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悲凉与不安。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天笼平野迥,山绕古关多”来展现辽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征途的艰难与险恶。最后两句“莫笑书生怯,能当曳落河”则是对自身身份的反思,诗人在此表达了文人的脆弱与内心的坚韧,尽管身处困境,但仍能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对战争的无奈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使得此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风薰燕麦:南风吹拂,给大地带来温暖,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送子怅如何:送别朋友,心中充满惆怅和不舍,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 迢递戎车役:遥远的征战生活,描绘出战争的艰辛与苦楚。
  • 凄凉横笛歌:横笛的音乐悲伤而凄凉,暗示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无奈。
  • 天笼平野迥:辽阔的平原在天空的笼罩下,体现了自然的广袤。
  • 山绕古关多:古老的关口被山脉环绕,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
  • 莫笑书生怯:劝诫别人不要嘲笑书生的胆怯,表达了对文人身份的反思。
  • 能当曳落河:即使是书生,也能面对困难与挑战,表现出内心的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理感受结合,通过风、麦等意象来反映送别时的情感。
  • 对仗:如“天笼平野迥,山绕古关多”,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拟人: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了情感,使得景与情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战争的忧虑,展现了文人的脆弱与内心的坚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风:象征温暖、希望。
  • 燕麦:代表丰收与生命力。
  • 戎车:战斗的象征,暗示征途的艰辛。
  • 横笛:音乐的象征,代表情感的寄托。
  • 平野:宽广的空间,象征无尽的可能与未来。
  • 古关:历史的象征,反映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风薰燕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迢递戎车役”指的是什么?
    A. 战争的艰辛
    B. 旅行的乐趣
    C. 农田的耕作

  3. 诗的最后一句“能当曳落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内心的坚韧
    C. 对友人的嘲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春望》 - 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送别、忧国忧民的主题,风格与情感各具特色。

诗词对比
高启的《送杨从事从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涉及送别主题,但高启的诗更侧重于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而王勃则更多地关注于事业的离别与壮志未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不同,却都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文诠释》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能帮助进一步理解高启的创作背景及其诗歌风格。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天祐元年以右拾遗使册闽王而作 蒙闽王改赐乡里 喜弟承检登科 华下霁后晓眺 题莒潭安闽院 晨兴 奉使封王,次宜春驿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 御命归乡,蒙赐锦衣 文明殿受册封闽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鹝绶 旁勃 擒奸酒 田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诈败佯输 奔逃 坎侯漆 舞文弄法 丨字旁的字 伺瑕导隙 包含修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徘徊歧路 包含枷的词语有哪些 年湮世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