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1:50
新雁过妆楼(乙巳菊日,寓溧阳,闻雁声,因动脊令之感。)
遍插茱萸。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
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
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
谩嗟吁。数声怨抑,翻致无书。
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
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这首诗描绘了在秋天的背景中,作者因听到雁声而产生的感慨。诗中提到,插满了茱萸的景象,表达了在他乡的孤独与无奈。雁影在秋天的湖面上游荡,像是与落雨互相呼应。作者回忆起曾在堤边留下的明月,想念已久的老朋友,不知道他们是否有信音来往。几声叹息中,愁苦与无奈交织,似乎已经与往日的联系断绝。诗中提到飘零万里的雁,感叹它们的辛劳与漂泊,就像自己一样在江湖中徘徊。饮食之间,关心着最近的消息。陶渊明的菊花小径依然存在,不必羡慕松风陶隐居的生活。最后,沙滩冷清,寒枝上没有像烟水般的黄芦。
张炎,生于宋代,字子华,号澹庵,南宋著名词人,擅长抒情词作。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乙巳年菊花盛开的日子,张炎在溧阳寓居,听到雁鸣,激发了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之情。诗中充满了孤独感和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外游子的心境。
《新雁过妆楼》是一首饱含乡愁与孤独感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雁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中开头提到“遍插茱萸”,不仅表明了节令的到来,也暗示了对家乡的思念。在异乡的游子,面对茱萸的插放,感受到深切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雁影涵秋”,以雁的影子映衬出秋天的意象,形成了浓厚的秋意。雁声的回响似乎在与暮雨呼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同时,诗人通过回忆与旧友的关系,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这种情感的对比,愈加突显出“数声怨抑”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提及陶渊明,意在借古人隐逸生活的态度,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表现出一种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通过“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则在意象上形成了与前文的呼应,展现出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气氛,仿佛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凝聚于此。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雁声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细腻而深沉。
诗中提到的“茱萸”象征什么?
诗人提及的陶潜代表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雁影涵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