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40:35
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宋代〕
花随人去。今夜钱塘江上雨。宿酒残更。潮过西窗不肯明。
小罗金缕。结尽同心留不住。何处长亭。绣被春寒掩翠屏。
花儿随着人离去,今夜在钱塘江上细雨绵绵。宿醉未醒,潮水经过西窗却不肯明亮。小罗金缕,无奈结尽同心却留不住。何处长亭,绣被春寒掩盖了翠屏。
朱敦儒,字允贞,号惭愧山人,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离别、思念、孤独等情感,常常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减字木兰花》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士人纷纷离散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钱塘江上的雨景与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体的孤独。
《减字木兰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的情景,透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开篇“花随人去”,便设下了离别的基调。诗人通过对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暗示了人事的无常与脆弱。
接下来的“今夜钱塘江上雨”,将环境引入,细雨绵绵,仿佛是为离别之情而泪流不止。雨夜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忧伤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苦楚。
“宿酒残更”,展现了诗人未能从前夜的欢愉中完全清醒,而“潮过西窗不肯明”,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失落的无奈。潮水的涌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西窗的暗淡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
“小罗金缕”所象征的情感寄托,虽然结尽了同心,却依旧无法留住彼此。最后“何处长亭”一句,暗示了离别的地点,也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了思念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歌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过去美好的追忆,反映出诗人在动荡时代下的孤独与思考,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花随人去”中的“花”象征着什么?
“宿酒残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诗中的“潮过西窗”主要象征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情感的深度与细腻度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个体体验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