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1:13
杂曲歌辞·大酺乐
作者:杜审言 〔唐代〕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
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雷雨垂膏泽,金钱赐下人。
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庆典场面。皇后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出行,天子在光辉灿烂的时刻治理国家。紫禁城的宫门初次打开,春天的美丽景色正盛。雷雨带来了丰沛的滋润,金钱和恩惠赐予人民。皇帝下令欢庆赏赐,庆祝和谐的新局面。毗陵的鼓声传遍九州,男女老少同欢共乐。鼓声和钟声响彻海面,江东的美丽装扮令人瞩目。梅花飘落的地方似乎还有残雪,柳叶发芽时则迎来了春风。大德之治,国泰民安,天长地久,年年丰收。
杜审言,字子美,号少陵,唐代诗人,生于公元 730 年,卒于 784 年。他以律诗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尤其是在五言律诗和绝句方面有卓越成就,常被视为“初唐四杰”之一。
《杂曲歌辞·大酺乐》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国家繁荣、社会安定的时代背景下。诗中描绘的盛大庆典,体现了当时朝廷对百姓的关怀以及对国家昌盛的自豪感,反映了唐代繁华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以欢庆为主题,展现了盛大的节日氛围,描绘了皇室的繁华与百姓的欢愉。诗的开头描写了皇后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出行,随着皇明的治理,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继而,诗人用“雷雨垂膏泽,金钱赐下人”展现了自然的恩惠与皇权的慈爱,暗示着丰收的希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与人文,春天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的复苏,更是社会和谐的象征。随着“伐鼓撞钟惊海上”的描写,诗人运用声响的意象,增强了节日的气氛,仿佛可以听到欢声笑语传遍九州。梅花与柳叶的对比,既体现了春天的美丽,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给人以深思。
最后,结尾以“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总结全诗,强调了治国安民的理念,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种“天长地久”的愿景不仅是一种对盛世的渴望,更是对人们生活幸福的祝福,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全诗通过描绘盛大的庆典场面,表达了对繁荣国家的赞美与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祝愿,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诗中蕴含着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和谐氛围。
诗中提到的“紫宫”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市场
B. 皇宫
C. 寺庙
“雷雨垂膏泽”中的“膏泽”指的是什么?
A. 贫瘠
B. 丰润的雨水
C. 漫天的雪
诗中的“士女欢娱万国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欢乐与和谐
C. 忧虑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杜审言的《大酺乐》更侧重于描绘国家的繁荣与节日的欢庆,而李白则在其作品中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词的多样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