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桂殿秋》

时间: 2025-05-02 03:00:11

诗句

朝雨过,晚霞烘。

虫声断续小庭空。

疏帘远映三更月,石阶惊飞一叶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0:11

桂殿秋

作者: 周贻繁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朝雨过,晚霞烘。
虫声断续小庭空。
疏帘远映三更月,
石阶惊飞一叶桐。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细雨刚刚停歇,晚霞映照着天空。
小庭院里虫鸣声断断续续,显得空寂无比。
稀疏的帘子映照着三更的明月,
石阶上惊起一片桐叶飞舞。

注释:

  • 朝雨: 清晨的细雨。
  • 晚霞: 黄昏时分的彩霞,象征美丽的傍晚。
  • 虫声: 小虫的叫声,表示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疏帘: 稀疏的帘子,透出月光。
  • 三更月: 指夜晚三更时分的明月。
  • 石阶: 石制的台阶,象征庭院的宁静。
  • 飞一叶桐: 表现秋天的意象,桐叶的飞落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虫声”和“三更月”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了夜晚的静谧和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贻繁(约1640-约1705),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历任官职,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桂殿秋》创作于清代,正值中秋时节,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桂殿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清晨雨后和黄昏时分的宁静氛围。诗的开头“朝雨过,晚霞烘”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虫声断续小庭空”,虫鸣声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体现了秋夜的清冷与孤独。紧接着的“疏帘远映三更月”,通过月光的映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意境。最后一句“石阶惊飞一叶桐”,用桐叶的飞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悠远的境界,令人不禁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雨过,晚霞烘: 描绘了雨后傍晚的美丽景象,清晨的雨水在傍晚的霞光中闪烁。
  2. 虫声断续小庭空: 院子里虫鸣声断断续续,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感觉,表现孤寂之情。
  3. 疏帘远映三更月: 稀疏的帘子映射出三更的明月,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4. 石阶惊飞一叶桐: 石阶上的一片桐叶被惊飞,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朝雨过,晚霞烘”,构成对称的句式。
  • 意象: 通过“虫声”、“月光”、“桐叶”等意象,营造出秋夜的氛围。
  • 隐喻: 桐叶的飞落可以隐喻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清晨和黄昏,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宁静的美感,又蕴含着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雨: 象征清新与希望。
  • 晚霞: 代表美丽与宁静的时刻。
  • 虫声: 表达孤独与静谧。
  • 三更月: 象征夜的深邃与神秘。
  • 桐叶: 暗示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 A. 清晨的雨
    • B. 黄昏的霞光
    • C. 夜晚的月光
    • D. 所有以上
  2. 诗中虫声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寂
    • C. 忧愁
    • D. 兴奋

答案:

  1. D. 所有以上
  2. B. 孤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桂殿秋》和《月夜忆舍弟》,前者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后者则更加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与对宁静夜晚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贻繁及其诗歌》

相关查询

次韵和史馆盛学士朝退书怀之什 集贤李金部知颍州 大理徐寺丞元榆知越州诸暨县 李殿丞知广济军 送章四十舅翁东归 胡马嘶北风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三十皇帝御楼毕奏隆安之曲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一皇帝回仗干元殿奏采 次韵和钱崇班见寄之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一切万物 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密集 业字旁的字 切切于心 无馨无臭 焫萧 职名早投 矢字旁的字 油灯盏 虫字旁的字 卖弄风情 谢家 亠字旁的字 遏云绕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