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兴六首 其五》

时间: 2025-08-04 06:14:59

诗句

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

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6:14:59

原文展示:

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

白话文翻译:

白色的云彩呈现出琅琊般的色彩,仿佛在虚无中生出一片。这样的事物如果没有心思,又怎能自如地卷起和舒展呢?

注释:

  • 琅玕:古代美玉的一种,形容白云的颜色晶莹剔透,极具美感。
  • 虚无:形容一种无形无状的状态,表示空灵、无物的状态。
  • 卷还舒:卷起与舒展,形容云彩变化的过程。

典故解析:

“白云琅玕色”可以看作是对自然美的描绘,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云彩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变化和无常,结合“此物若无心”可以引申出对生命状态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约730年-799年),唐代诗人,字景光,号皎然。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社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云彩及其变化的观察与思考,透过自然之美反映人心的复杂。

诗歌鉴赏:

《杂兴六首 其五》是一首极具哲理性的诗作。诗中描绘了白云的美丽与变化,用极简的语言表露出深刻的思考。开头的“白云琅玕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云彩的色彩与美感直接呈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而“此物若无心”,则引入了对云彩存在意义的思索,暗示了生命中的许多事物虽然美丽,却可能缺乏内在的情感和意志。

诗的最后一句“若何卷还舒”,不仅描绘了云彩的变化,更引发读者对生命状态的反思。云彩的卷舒自如,似乎在问:如果没有心思和情感,生命又如何能体验到这份变化的美妙?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人自身的深刻提醒,提示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追求内心的充实。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云彩的变化隐喻着人生的起伏,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有哲学的深邃。通过对“白云”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云琅玕色:以美玉色彩形容白云,传达了云彩的美丽。
  2. 一片生虚无:描绘云彩在空中漂浮的状态,给人一种无物的感觉。
  3. 此物若无心:提出疑问,暗示云彩的存在是否具备意识。
  4. 若何卷还舒:云彩的变化如同人生的起伏,反思其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美玉,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云彩被赋予了“无心”的特性,探讨生命的意义。
  • 对仗:前后句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对生命状态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充实与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变化、自由与无常。
  • 琅玕:象征美与珍贵,暗示事物的表面光鲜。
  • 虚无:象征一种哲学思考,反映存在的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琅玕色”指的是什么? A. 绿色 B. 白色 C. 红色

  2. 诗人用“卷还舒”来形容什么? A. 树叶 B. 云彩 C. 河流

  3. 诗中提到的“无心”是指什么? A. 物体没有感情 B. 物体没有颜色 C. 物体没有形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但更注重于宁静与心灵的和谐。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而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今我不乐三章章五句 其三 字字双 欢情 赠萧自愚炼师 暮春瀛台 永嘉江心寺留题 敦煌两关遗迹 送人省觐 过十八滩 戏赠郑圣符新婚 览聂长孺蕲春罢归舟中诗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龙颜凤姿 一言中的 五行 大钱 赤字旁的字 鸡犬不安 包含许的成语 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呵而就 辵字旁的字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骨字旁的字 丝罗 表开头的成语 表壮不如里壮 悻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