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7:20
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
白色的云彩呈现出琅琊般的色彩,仿佛在虚无中生出一片。这样的事物如果没有心思,又怎能自如地卷起和舒展呢?
“白云琅玕色”可以看作是对自然美的描绘,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云彩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变化和无常,结合“此物若无心”可以引申出对生命状态的反思。
作者介绍:皎然(约730年-799年),唐代诗人,字景光,号皎然。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社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云彩及其变化的观察与思考,透过自然之美反映人心的复杂。
《杂兴六首 其五》是一首极具哲理性的诗作。诗中描绘了白云的美丽与变化,用极简的语言表露出深刻的思考。开头的“白云琅玕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云彩的色彩与美感直接呈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而“此物若无心”,则引入了对云彩存在意义的思索,暗示了生命中的许多事物虽然美丽,却可能缺乏内在的情感和意志。
诗的最后一句“若何卷还舒”,不仅描绘了云彩的变化,更引发读者对生命状态的反思。云彩的卷舒自如,似乎在问:如果没有心思和情感,生命又如何能体验到这份变化的美妙?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人自身的深刻提醒,提示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追求内心的充实。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云彩的变化隐喻着人生的起伏,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有哲学的深邃。通过对“白云”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对生命状态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充实与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琅玕色”指的是什么? A. 绿色 B. 白色 C. 红色
诗人用“卷还舒”来形容什么? A. 树叶 B. 云彩 C. 河流
诗中提到的“无心”是指什么? A. 物体没有感情 B. 物体没有颜色 C. 物体没有形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