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 其三》

时间: 2025-05-06 01:58:52

诗句

惜别翻愁聚,重逢在几年。

兰交风谊重,杏籍姓名传。

徵逐人三五,分携路八千。

升庵遗韵在,花髻说前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8:52

原文展示: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 其三 毕沅 〔清代〕

惜别翻愁聚,重逢在几年。 兰交风谊重,杏籍姓名传。 徵逐人三五,分携路八千。 升庵遗韵在,花髻说前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离别的时刻,反而担心再次相聚;重逢的日子,不知还要等待多少年。我们的友情如同兰花般纯洁深厚,我们的名字在杏园中传扬。虽然我们只是三五好友,但分别的路途却有八千里之遥。升庵的遗风依然存在,花髻的故事讲述着前贤的事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惜别:舍不得离别。
  • 翻愁聚:反而担心再次相聚。
  • 兰交:比喻纯洁的友情。
  • 风谊:风度和情谊。
  • 杏籍:指科举考试的名单。
  • 徵逐:追逐,这里指交往。
  • 分携:分别。
  • 升庵:指明代文学家杨慎,号升庵。
  • 遗韵:遗留下来的风韵或风格。
  • 花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髻,这里可能指代前贤的女性形象。

典故解析:

  • 升庵遗韵:指杨慎的文学风格和影响。杨慎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和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毕沅(1730-1797),字秋帆,号灵岩山人,清代著名学者、诗人。他在文学、历史、地理等领域都有所建树,尤其以诗文著称。这首诗是毕沅为送别同年王梦楼出守临安而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王梦楼即将出任临安知府时所作,毕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与重逢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惜别翻愁聚,重逢在几年”一句,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又透露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忧虑。“兰交风谊重,杏籍姓名传”则进一步以兰花喻友情,以杏园喻名声,强调了友情的纯洁和名声的传扬。最后两句通过对升庵遗韵和花髻的提及,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前贤的敬仰,也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惜别翻愁聚,重逢在几年: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忧虑。
  2. 兰交风谊重,杏籍姓名传:以兰花喻友情,以杏园喻名声,强调了友情的纯洁和名声的传扬。
  3. 徵逐人三五,分携路八千:虽然只是三五好友,但分别的路途却有八千里之遥,突出了离别的遥远和不易。
  4. 升庵遗韵在,花髻说前贤:通过对升庵遗韵和花髻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前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交”比喻纯洁的友情。
  • 对仗:如“惜别翻愁聚,重逢在几年”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通过离别与重逢的对比,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交:纯洁的友情。
  • 杏籍:名声的传扬。
  • 升庵遗韵:前贤的文学风格和影响。
  • 花髻:前贤的女性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兰交”比喻的是什么? A. 纯洁的友情 B. 名声的传扬 C. 离别的遥远 D. 未来的不确定

  2. “升庵遗韵在”中的“升庵”指的是谁? A. 毕沅 B. 王梦楼 C. 杨慎 D. 李白

  3. 诗中“惜别翻愁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离别的不舍 B. 对重逢的期待 C. 对未来的忧虑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 王维《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离别时的哀愁。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毕沅的这首诗都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李白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而毕沅则更多地通过友情和对未来的思考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毕沅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杨慎诗选》:收录了杨慎的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升庵遗韵的风格和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王生山水歌 汀畔 慧力寺 真娘墓 赠沈兢 赠刘隐居 玉川煎茗图 渔人 涌金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斧的成语 包含术的成语 躲躲闪闪 天公地道 纲纪废弛 刑无等级 窸窸窣窣 两点水的字 韭字旁的字 举謡言 逆取顺守 矢字旁的字 金龙 诗庭之训 三点水的字 肀字旁的字 羡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