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5:22
九日意萧条,病卧如漳滨。
红萸起自插,黄菊兹及辰。
身落芹藻间,心与鸿雁亲。
想见龙山游,嘲谑落帽人。
眷焉瀛洲客,共此溪港邻。
白发俱许长,清愁浩无垠。
四年京华别,前事宁忍询。
国耻久未雪,愤切此逐臣。
革路何时还,今谁叫穹旻。
驾言写心忧,一涴衣上尘。
扁舟羡鸱夷,举酒忆季真。
目极樵径风,便拟从采薪。
但恐嵌岩中,不著功名身。
报国君尚强,我拙甘长贫。
九月九日的节日气氛显得萧条,我因病卧在床如同在漳水边。
红萸已经自插在头上,黄菊花也快要开放了。
我身处在芹藻之中,心却与鸿雁相亲。
想起曾经在龙山游玩,嘲笑那些掉帽子的人。
我眷恋那位来自瀛洲的客人,和我同住在这溪港邻居。
白发早已长成,愁苦无边无际。
四年离开京华,不知道以前的事还值得询问吗?
国家的耻辱久未洗雪,我愤怒地追赶那些逃亡的臣子。
何时才能回归正道,如今谁能唤醒苍天?
驾车写下我的忧虑,衣服上沾满了尘土。
我羡慕扁舟上的鸱夷,举杯忆起季真。
远望樵夫的小径,便打算去采薪。
但担心在岩石中嵌住,无法成就功名。
为报效国家君王,我甘愿长久贫困。
作者介绍:刘一止,字季真,号白雪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因病卧床,无法参与节日活动,内心感到萧条与忧愁,借景抒情,表达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刘一止的《次韵方允迪袐监九日登高一首》以重阳节为背景,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愁与对国家的思考。全诗以“九日意萧条”开篇,立刻引出孤独、病痛的情绪,映衬出节日的气氛与个人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红萸”、“黄菊”,表达了对节日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慨。接着,诗人以“身落芹藻间,心与鸿雁亲”展现出一种身心的隔阂,尽管身体受限,但心灵却渴望与远方的友人亲近。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是直面国家的屈辱与个人的无奈,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国耻久未雪,愤切此逐臣”,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渴求。结尾的“报国君尚强,我拙甘长贫”更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彰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体痛苦的细腻描写,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一个既个人又广泛的诗意空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九日指的是哪一个节日?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龙山”是一个象征理想和回忆的地方。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国耻久未雪”表达了诗人对_____的强烈愤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高》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自然的感慨,但其情感更加直接而沉重。而刘一止则在忧国之余,更多地流露出个人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