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七夜对月》

时间: 2025-04-28 22:17:37

诗句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17:37

十七夜对月

原文展示: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月亮依然在夜空中圆满,江边的村庄里我孤独地老去。
卷起窗帘,月光照在客人身上,拄着拐杖的我更加跟随身边的人。
月光照射下,潜藏的虬龙似乎在动,明亮的光辉映照着栖息的鸟儿频频飞舞。
我的茅草屋旁边依偎着橘子和柚子,清晨的露水洗净了新鲜的华彩。

注释:

  • 秋月:指秋天的月亮,象征清冷和孤寂。
  • 江村:江边的小村庄,体现诗人身处的环境。
  • 卷帘:指拉开窗帘,表示望向外界。
  • 倚杖:拄着拐杖,体现诗人年迈的状态。
  • 潜虬:指藏在水中的龙,象征着神秘的力量。
  • 宿鸟:栖息的鸟,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
  • 茅斋:用茅草搭成的简陋居所,反映诗人的生活状态。
  • 露华:露水的光彩,象征清新和自然之美。

典故解析:

该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杜甫在此诗中,通过描写月亮、江村、宿鸟等,传达出他对生活的思考。秋月圆满常被用来象征团圆和思念,而江村的孤独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关心社会民生,作品风格多变,情感真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十七夜对月》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江边的村庄中独处,借月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十七夜对月》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头一句“秋月仍圆夜”即设定了一个宁静而清冷的环境,月亮的圆满与秋季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蕴含深情的孤寂感。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卷帘还照客”与“倚杖更随人”,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对外界的思考与回忆,表现出一种无奈的追随与渴望。

后四句中,诗人将光影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动静结合,描绘了月光下的“潜虬动”和“宿鸟频”,生动地展现了秋夜的生机与活力。结尾的“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则以自然的丰盈和清新为背景,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思考,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月仍圆夜:秋天的月亮在夜空中依旧圆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2. 江村独老身:身处江边村庄的我,孤独地老去,表现出作者的孤独感和对时光的感慨。
  3. 卷帘还照客:卷起窗帘,月光照在来访的客人身上,表明诗人对外界的关注。
  4. 倚杖更随人:拄着拐杖,似乎更依赖于身边的人,暗含着对陪伴的渴望。
  5. 光射潜虬动:月光照射下,藏在水中的龙似乎在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6. 明翻宿鸟频:清晰的光照下,栖息的鸟儿频频飞舞,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7. 茅斋依橘柚:简陋的草屋旁边种满了橘子和柚子,展现出生活的自然美。
  8. 清切露华新:清晨的露水洗净了新鲜的光彩,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卷帘”与“倚杖”,形成了一种平衡的美感。
  • 比喻:将月光与生命的动静结合,暗示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月的圆满与江村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陪伴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江村:反映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孤独。
  • 茅斋、橘柚: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七夜对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2. 诗中“潜虬动”是指什么? A. 藏在水中的龙
    B. 飞舞的鸟
    C. 月光的变化
    D. 诗人的孤独

  3.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橘子和柚子
    B. 竹子和梅花
    C. 桃花和梨树
    D. 松树和柳树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杜甫的《十七夜对月》更为沉重和深刻,前者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两者都以月亮为背景,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展示了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独特解读。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鹧鸪天•冬夜 鹧鸪天(与鲁卿晚雨泛舟出西郭,用烟波定韵) 鹧鸪天 其四 鹧鸪天 其十二 鹧鸪天 送友入蜀 鹧鸪天 暮春 鹧鸪天(为饱子山侍妾燕燕作) 鹧鸪天 读《柳如是别传》 鹧鸪天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塘坳 雨宿风餐 熟末 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穷阎漏屋 走变 蹑足附耳 四字头的字 走之旁的字 包含鼋的词语有哪些 撋就 宫移羽换 复读 足字旁的字 望门贵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