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39
夜闻觱篥沧江上,
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
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
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
不见江湖行路难。
在夜晚,我听到沧江上的觱篥声,
衰老之年,我侧耳倾听,情感随之而动。
邻船中传来的声音让我感到无比伤感,
悠扬的曲调在三更时分显得格外悲壮。
这个寒冷的夜晚,雪花飘飞,霜气弥漫,
孤灯下,急促的笛声与狂风相伴。
你可知道,天地间战乱频繁,
而江湖之上行路却如此艰难。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
《夜闻觱篥》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民众苦难之际。诗人常常在孤独与忧伤中反思历史,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夜闻觱篥》是一首充满感伤的作品,展现了杜甫对现实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聆听觱篥的悠长曲调,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第一句的“夜闻”便设置了一个孤独而静谧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内心的孤寂和对往事的追忆。随着音乐的传来,诗人不仅仅是感受到声音的美妙,更是被激发起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在“邻舟一听多感伤”中,邻船的哀愁声与自身的悲情交织,形成了心灵的共鸣。接下来的“塞曲三更欻悲壮”则将曲调的悲壮与深夜的寂静结合,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壮烈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愈加浓烈。最后,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借助“君知天地干戈满”的提问,表达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和对江湖行路艰难的感慨,令人感到无尽的沉重。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夜的静谧与心灵的喧嚣,音乐的悠扬与现实的悲凉,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动荡。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痛惜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音乐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塑造了一种悲壮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夜晚有什么特征?
比较《夜闻觱篥》和《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在夜晚的环境中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过去的思念。然而,《夜闻觱篥》更强调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而《月夜忆舍弟》则侧重于兄弟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出对亲情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