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26
客居所居堂,前江后山根。
下堑万寻岸,苍涛郁飞翻。
葱青众木梢,邪竖杂石痕。
子规昼夜啼,壮士敛精魂。
峡开四千里,水合数百源。
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
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
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
今又降元戎,已闻动行轩。
舟子候利涉,亦凭节制尊。
我在路中央,生理不得论。
卧愁病脚废,徐步视小园。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
凤随其皇去,篱雀暮喧繁。
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日暮归几翼,北林空自昏。
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
稷契易为力,犬戎何足吞。
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番。
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
我在客居的地方,房子前面是江水,后面是山根。
江水在深渊的岸边奔腾,苍茫的波涛翻滚不息。
茂密的树木在山顶上,杂乱的石头留下痕迹。
杜鹃鸟昼夜啼叫,令人心伤,刚强的男子也收敛了精神。
峡谷绵延四千里,江水汇聚成数百条支流。
人和虎混居一处,互相伤害却又无法分离。
蜀地的麻布久违不至,吴地的盐也被荆门所包围。
西南失去了将领,商旅如星辰般奔走。
如今又有敌军降临,已经听见他们的车马声。
船夫等待着有利的水流,也依赖于节令的指引。
我在路中央,生理问题难以谈论。
卧床愁苦,脚病不能行走,慢慢走出小园。
小菜畦上长满青草,怅然若有所思,怀念王孙。
凤凰随其皇帝而去,篱笆旁的雀鸟在黄昏中叫闹。
看着周围的景物,想起故乡,十年离别荒凉的村庄。
日暮时分,我归来几次,却只见北林空荡荡,昏暗无光。
怎么能翻过八个海洋,为你洗净天地?
稷契的力量易得,犬戎的入侵又算什么?
儒生老来无所成就,臣子忧虑四方的动荡。
箱子里有旧笔,情至时再度挥洒。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多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经历了多次流亡和居无定处的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战争与动乱的诗篇。
《客居》写于杜甫晚年,他正遭遇战乱,生活困苦。在流亡生涯中,杜甫深感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客居》是一首充满了浓厚的忧伤和无奈感的诗。诗人在舟行江湖、山居水边的环境中,细致地描绘出自然景观与个人心境的交织。开篇即以“客居所居堂”揭示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与不安,前江后山的描写则使人感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壮丽与冷漠。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诗中,杜甫以“子规昼夜啼”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无尽的愁苦。同时,诗人用“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物资匮乏,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的苦难和动荡。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舟子候利涉”的描写,体现了生活在战乱中的人们都在寻求生存的希望,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又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既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也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无力感,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出深刻的历史思考与人文关怀。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得诗人在描述自然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描写的自然环境有哪些?
“子规昼夜啼”中的“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诗中提到的“蜀麻”与“吴盐”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