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1:02
李丞相挽诗三首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宾榻勤初设,诗筒辱屡传。
一嗟云雾隔,坐阅岁时迁。
埋玉俄成恨,乘风想已仙。
终当挽行绋,长恸繐帷前。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丞相的悼念。诗中描述了初次设宴时的忙碌与热闹,随后诗篇在传递中受到了屈辱与冷落。诗人感叹如同被云雾隔绝,时光流逝,看似平淡却充满感慨。埋藏的美玉如今成了遗恨,乘风而去的梦想仿佛已成仙。最终,诗人决定在追悼时穿上祭服,悲痛地在帷幕前长久哀悼。
刘子翚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
这首挽诗是为了悼念李丞相而作,李丞相在当时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丞相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才德的惋惜。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李丞相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宾榻勤初设”描绘了初见的热闹与敬意,随后“诗筒辱屡传”则暗示着诗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以“埋玉俄成恨”表达了对李丞相才能被埋没的惋惜,借用“乘风想已仙”来描绘对李丞相美好灵魂的向往,寓意着他已脱离凡尘,成为了仙人。最后一句“长恸繐帷前”则将整个悼念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李丞相的无尽思念与哀痛。全诗情感真挚,意象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李丞相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同时也传达了对才德未能被重视的惋惜,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中“宾榻勤初设”表达了什么情感?
“埋玉俄成恨”中的“玉”指代什么?
诗人决定在最后穿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