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1:07
《后庭怨》
作者:王諲(唐代)
君不见红闺少女端正时,
夭夭桃李仙容姿。
幸得君王怜巧笑,
披香殿里荐蛾眉。
蛾眉双双人共进,
常恐妾身从此摈。
甄妃为妒出层宫,
班女因猜下长信。
长信宫门闭不开,
昭阳歌吹风送来。
梦中魂魄犹言是,
觉后精神尚未回。
念君娇爱无终始,
使妾长啼后庭里。
独立每看斜日尽,
孤眠直至残灯死。
秋日闻虫翡翠帘,
春晴照面鸳鸯水。
红颜旧来花不胜,
白发如今雪相似。
传闻纨扇恩未歇,
预想蛾眉上初月。
如君贵伪不贵真,
还同弃妾逐新人。
借问南山松叶意,
何如北砌槿花新。
你难道没有看到那红闺中的少女正值花样年华,
如同盛开的桃花和李花般美丽动人。
幸好君王怜爱她的巧笑,
在香气四溢的殿堂中推崇她的眉目。
双双的蛾眉相伴而行,
我常常担心自己会被遗弃。
甄氏因妒忌而离开宫阙,
班女因猜疑而被贬至长信宫。
长信宫的门紧闭不已,
昭阳的歌声随风而来。
梦中魂魄犹言是,
醒来后精神却尚未恢复。
想念君王的宠爱没有尽头,
使得我在后庭中长久哀泣。
独自站立每当看见斜阳西下,
孤眠直至残灯熄灭。
秋天听见虫鸣透过翡翠帘,
春天阳光照在鸳鸯水面上。
红颜常在花下难以承受,
白发如今却如雪一般。
传闻纨扇的恩宠未曾消逝,
我预想着蛾眉上初月的光辉。
如果君王偏爱虚伪不珍惜真情,
那我只好被抛弃,追逐新的妃子。
借问南山的松叶意象,
何如北墙的槿花新鲜。
作者介绍:王諲,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词作见称,风格细腻,常以女性的情感和命运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社会风气开放,但宫廷内的权力斗争和妒忌依然存在,反映了宫女对爱情和命运的无奈与渴望。
《后庭怨》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女对爱情的渴望与忧虑。诗的开头通过“红闺少女”和“夭夭桃李”展现了女性的青春美丽,这种美丽受到君王的宠爱。然而,随即转入对未来的不安,尤其是“常恐妾身从此摈”,表达了宫女对于被遗弃的恐惧。接下来的叙述中,诗人提到了甄妃和班女的故事,这些历史典故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揭示了宫廷中嫉妒与猜忌的复杂关系。
诗中“梦中魂魄犹言是,觉后精神尚未回”句,展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体现了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失落。后面的描写通过四季的变化,展现了时间流逝与青春易逝的感慨。此外,“红颜旧来花不胜,白发如今雪相似”,用鲜花与白发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得情感更加深邃。通过对宫女心境的细腻描摹,诗人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引发了对女性命运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宫女对爱情与命运的无奈与渴望,揭示了权力斗争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闺”代表什么?
“常恐妾身从此摈”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及的“甄妃”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