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44:49
夜坐看搊筝
作者: 王諲 〔唐代〕
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
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
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睹名。
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
在灯光下夜坐调筝,轻纱帷幕下露出纤细的手指。
红色的弦声声各异,玉柱的影子连绵相似。
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的新曲子,曲子一段段弹来却不知道名字。
想必是石家金谷那儿流传过来的,尚未在洛阳城中广为人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石家金谷”所指为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或乐曲的源头,传说中石家金谷有很多优秀的乐曲流传下来,暗示着这位弹筝的女子技艺高超,可能与名门世家有关。
作者介绍:
王諲,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音乐与夜晚的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对弹筝女子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唐代盛行的文人雅集及音乐文化。
《夜坐看搊筝》是一首富有音乐感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弹奏筝的女子与夜色、灯光、纱帷相结合,营造出一个静谧而优雅的氛围。诗中女子的纤指轻巧灵动,显现出其技艺的精湛。朱弦的不同声响,象征着乐曲的丰富多彩,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诗人表现出对这段音乐的好奇与向往,然而又对其来源感到陌生,表达了对未知美好事物的渴望。最后一句提及“石家金谷”,不仅为诗歌增添了历史厚度,也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在叙事中带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弹筝女子的敬佩与对音乐的热爱,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是非常常见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音乐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与弹奏者的优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调筝”指的是什么乐器?
诗人对弹筝女子的感情是什么?
“石家金谷”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諲的《夜坐看搊筝》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二者都在夜晚的氛围中传达出情感,但王諲更侧重于音乐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思乡之情,情感较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