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32
原文展示: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白话文翻译:
南山的山势蜿蜒曲折,灵秀之地依此而居。 寺庙隐于云雾缭绕的崖壁之下,僧人在石泉间探寻。 龙蛇在此争斗,神鬼都秘密守护。 无数山谷奔向这神圣的道场,群峰仿佛朝拜着双树。 天上的花朵飘落却触不到,水中的月光洁白如路。 今天我观察自己的身心,归心又该去往何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綦毋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佛教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山的自然景色和佛教氛围,通过对山势、寺庙、僧人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和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栖霞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势、寺庙、僧人活动等元素,展现了佛教圣地的神秘和宁静。诗中“南山势回合”一句,即勾勒出栖霞山的蜿蜒山势,而“灵境依此住”则点明了此地的神圣。随后的“殿转云崖阴”和“僧探石泉度”进一步以具象的画面,展现了寺庙的隐秘和僧人的修行。
诗中的“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和神秘感,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而“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则通过宏大的意象,表达了佛教道场的庄严和群山的朝拜。
最后两句“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和“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则转向内心,通过超脱尘世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佛教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栖霞山的描绘,展现了佛教圣地的神秘和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南山”指的是哪座山? A. 泰山 B. 华山 C. 栖霞山 D. 黄山 答案:C
诗中的“双树”可能指的是什么? A. 松树 B. 柏树 C. 菩提树 D. 桃树 答案:C
诗中的“天花飞不著”比喻什么? A. 超脱尘世的美好 B. 天上的花朵 C. 飞翔的鸟 D. 飘落的雪花 答案:A
诗中的“水月白成路”比喻什么? A. 清静无染的境界 B. 水中的月亮 C. 白色的道路 D. 月光下的水面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