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7:12
原文展示:
题招隐寺绚公房 綦毋潜 〔唐代〕 开士度人久,空岩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证法性,归去比黄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开士长久地度化他人,空旷的山岩上花雾缭绕。只知道静坐的地方,却看不见有为的心。兰若的门对着深壑,田家的路隔着树林。还说要证得法性,归去比黄金还要珍贵。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綦毋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涉及佛教修行和禅意,风格清幽。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访问招隐寺时,受到寺中僧人绚公的启发而作,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和禅修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修行和禅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法性的追求。诗中“空岩花雾深”一句,以深邃的自然景象象征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深远。“还言证法性,归去比黄金”则强调了修行者对法性的追求,认为证得法性比黄金还要珍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佛教修行和禅修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法性的追求。通过描绘修行者的环境和心境,强调了修行成果的珍贵和超越世俗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开士”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道士 C. 文人 D. 官员 答案:A
诗中“空岩花雾深”象征什么? A. 世俗生活 B. 修行环境 C. 自然风光 D. 战争场景 答案:B
诗中“还言证法性”表达的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法性的追求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