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2:14
曾访夷门客大梁,更寻耆旧溯襄阳。
秋风昨已归张翰,前辈今谁过孝章。
家食若为三亩计,国闻曾备五车藏。
陈编亦有平生志,愧子逍遥一草堂。
我曾经拜访夷门的客人来到大梁城,
又去寻访老朋友,追溯到襄阳。
秋风已经把张翰送回故乡,
如今的前辈又有谁能过得了孝章?
家庭的收入如果只是三亩田,
国家的声望曾经备有五车的藏书。
我的陈年笔记虽然有生平的志向,
但我却因闲散而感到惭愧,只有一间草堂。
梅曾亮(公元1710年-1790年),字子华,号清风,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际,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关注和个人的感慨。
《寄姚春木》通过对旧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反思。诗人以“夷门客大梁”和“襄阳”这两个地方作为情感的寄托,体现出他对古代文化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秋风、张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使得整首诗在浓厚的怀旧情绪中,更加显得沉重。
与其相对的是诗人对现实的自嘲,尤其是“家食若为三亩计,国闻曾备五车藏”,展示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文化追求的渴望。诗的最后两句更是自我反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愧疚和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整体上,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在传承与创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无奈与愧疚。
诗人曾经拜访的地方是哪个?
A. 大梁
B. 襄阳
C. 夷门
D. 孝章
“家食若为三亩计”中的“三亩”象征什么?
A. 富裕
B. 贫困
C. 忙碌
D. 闲适
诗中提到的“秋风”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文化
C. 时间流逝
D. 生活
答案:
与《静夜思》相比,梅曾亮的《寄姚春木》更注重对人事的反思与自我认知,李白则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