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51:03
孀镜难教两处明,
空桑真见一儿生。
喷乾口血枭初大,
綵落梁尘雉自经。
寸骨峥嵘争壑雪,
百吟风雨响窗晴。
急须一本弹渔鼓,
恐有中郎别唱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失去丈夫的妇人,面对生活的困境,眼泪难以自已,心中只有一儿在身边。诗中提到的“喷乾口血”描述了她的痛苦和悲伤,而“寸骨峥嵘”则表现出她的身世与命运的艰难。最后,诗人希望能听到渔鼓声,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免得中郎(丈夫)远去再也无法相见。
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作品多有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徐渭通过描绘一位寡妇的悲伤,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与不公。
《读某悯妇吊集》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寡妇在失去丈夫后所经历的孤独与绝望。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意象,描绘了她的悲苦生活与对未来的渴望。开头的“孀镜难教两处明”便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寡妇的痛苦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意象层层递进,展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助。
全诗情感真挚,徐渭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将寡妇的悲痛与生活的无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又清新的气氛。最后一句“急须一本弹渔鼓”,不仅是对生活希望的呼唤,更是对未来重新开始的渴望,彰显了人性中的坚韧与希望。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寡妇命运的同情与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类在失去中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渴望,表达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孀镜”主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财富
C. 美丽
D. 力量
“喷乾口血”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痛
C. 愤怒
D. 安宁
诗中提到的“弹渔鼓”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压迫
D. 斗争
徐渭的《读某悯妇吊集》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的作品。前者更侧重于对寡妇命运的同情与深刻反思,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女性在家国情怀中的无奈与坚韧。两者都反映了明清时期女性的困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