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金山寺》

时间: 2025-05-02 05:29:10

诗句

四面白波声,中流翠峤横。

望来堪目断,上彻始心平。

鸟向天涯去,云连水国生。

重来与谁约,题罢自吟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9:10

原文展示:

登金山寺 齐己 〔唐代〕

四面白波声,中流翠峤横。
望来堪目断,上彻始心平。
鸟向天涯去,云连水国生。
重来与谁约,题罢自吟行。

白话文翻译:

四周都是波涛汹涌的声音,中间横亘着青翠的山峦。
远望去,视线几乎被断绝,心中却感到宁静。
鸟儿向天边飞去,云彩与水乡相连。
再次来到这里,和谁约定呢?写罢诗句便自我吟唱。

注释:

  • 四面:四周,形容环境的广阔。
  • 白波声:波涛的声音,形容水的奔涌。
  • 翠峤:指青翠的山峰。
  • 堪目断:几乎看不见尽头。
  • 始心平:开始感到内心平静。
  • 天涯:指遥远的天空,寓意远方。
  • 水国:指水乡,象征着宁静与悠远。
  • 重来与谁约:再来这里,和谁约定相见。
  • 题罢自吟行:写完诗句后,便自言自语地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字景明,号清江,唐代著名诗人。齐己以其清新自然、富有禅意的诗风而闻名,常在诗中表现山水与人的和谐关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齐己游览金山寺时,描绘了山水之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金山寺位于江苏省,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诗人在此受到自然和佛教思想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登金山寺》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哲理性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生命的思考。首联“四面白波声,中流翠峤横”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象,波涛的声音和青翠的山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这里的“白波”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而“翠峤”则代表了宁静与美丽的高峰。

接下来的“望来堪目断,上彻始心平”则展示了诗人在此刻的沉思,虽然视线被阻断,但内心却因这壮丽的景色而平静下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内心的宁静。

在后两句中,“鸟向天涯去,云连水国生”,诗人描绘了鸟儿飞向远方和云彩与水乡相连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辽阔和自由。而“重来与谁约,题罢自吟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再度回归的思考,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孤独的感慨,最终回归自我,吟唱的情境显得格外悠然自得。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齐己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索,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面白波声”:描绘周围海浪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波涛汹涌的氛围。
    • “中流翠峤横”:在波涛中间,青翠的山峦横亘而立,形成对比。
    • “望来堪目断”:远望几乎看不到尽头,表现了景色的辽阔和壮丽。
    • “上彻始心平”:心灵在此刻得到了宁静,超越了外界的纷扰。
    • “鸟向天涯去”:鸟儿飞向远方,象征着自由与远大理想。
    • “云连水国生”:云彩与水乡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意境。
    • “重来与谁约”:再次来到此地,心中不禁思考与谁相约。
    • “题罢自吟行”:写完之后,便自我吟唱,表现了诗人的自在与洒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波声”和“翠峦横”,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鸟向天涯去”,赋予鸟儿以主动性,表现其自由。
    • 意象:诗中的山水、鸟云等意象交织着,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索,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白波: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动荡,反映了世界的复杂性。
  • 翠峦:代表着宁静和美丽,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 :象征自由与希望,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 :象征飘逸与无拘无束,反映出诗人的洒脱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登金山寺》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齐己
    • C) 杜甫
  2. “四面白波声”中“白波”指的是什么?

    • A) 雪
    • B) 浪涛
    • C) 云彩
  3. 诗中提到的“翠峦”象征什么?

    • A) 动荡
    • B) 宁静
    • C) 友谊
  4. 诗的最后一句“题罢自吟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愤怒
    • B) 悲伤
    • C) 悠然自得

答案

  1. B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鹿柴》王维

诗词对比

  • 齐己的《登金山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有着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齐己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王维则通过简约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齐己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南安李使君三章 其三 倪先辈送水仙一科数花 张王臣载酒约同过梁和仲既以风雨大作举杯相属而止偶成四韵呈和仲 途中杂题六首 呈折子明丈十首 次韵见可书示二绝并以送行 呈尤运使袤延之五首 送王赞子襄 舟中雨 冲谷道章少隐还自上饶不见过而遂归怀玉作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抚今怀昔 金字旁的字 儋石之储 金字旁的字 包含俨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私的成语 号天搭地 羊质虎皮 睡意朦胧 神施鬼设 爻字旁的字 曲头 血字旁的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练子嘴 形枉影曲 支字旁的字 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邱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