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时间: 2025-05-04 00:15:12

诗句

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

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5:12

原文展示:

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
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

白话文翻译:

四匹马车映照着花枝,路旁的人们都在偷偷张望。
心中离别不必多问,春草自会明白我们的情感。
不是说我想要高升于青云之上,只是怀念紫禁城的时光。
与君分别能有几天,看看我的鬓发就会知道时光的流逝。

注释:

  •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形容车队的壮观。
  • :映照,反射。
  • 夹路:夹在路旁,指人们站在路边观看。
  • 离心:心中有离愁。
  • 莫问:不要去询问。
  • 春草自应知:春天的草自会理解我们的离别情感。
  • 青云客:指追求高官显位的人。
  • 紫禁:指紫禁城,古代帝王的居所。
  • 鬓成丝:形容鬓发白了,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诗风豪放,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边塞的生活。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出征途中,表达了他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思索。诗中提到的紫禁城,象征着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未来的忧虑。开头的“驷马映花枝”便设定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花枝的美丽和马车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离别的沉重。接下来的“人人夹路窥”则表现了周围人对离别情景的关注,仿佛在提醒诗人这份情感并非孤立存在。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情结合,春草虽无言,却似乎能感受到离愁,这种意象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诗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追求,“不谓青云客”,他并不渴望权势,而是怀念那份安宁与温暖的紫禁城生活,显示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最后一句“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更是引人深思,表面上是对离别日子的感慨,实际上则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驷马映花枝:展现了壮观的车队以及周围美丽的春色,暗示着离别的庄重。
  2. 人人夹路窥:人们在路旁观看,反映出离别的热闹与不舍。
  3. 离心且莫问:虽然心中有离愁,但离别时不必多问,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情感的复杂。
  4. 春草自应知:春草在此象征着理解与共鸣,传达出自然对人情的感应。
  5. 不谓青云客:诗人并不追求名利,而是对往昔的思念,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6. 犹思紫禁时:将紫禁城作为理想的象征,表达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7. 别君能几日:感慨离别的短暂和对未来的忧虑。
  8. 看取鬓成丝:通过鬓发的变化,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草自应知”赋予自然以感情,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草被赋予了理解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驷马:象征着繁华与热闹,反映出离别的庄重。
  • 花枝: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 春草:象征着生命与情感的共鸣,表达对离别的理解。
  • 青云:代表着名利和理想,反映对权势的淡泊。
  • 紫禁:象征着安宁与温暖的理想生活。
  • 鬓丝: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驷马映花枝”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离别
    • B. 安静的思考
    • C. 冷清的乡村
  2. “春草自应知”中的“春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对离愁的理解
    • C. 对权利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青云客”是指什么?

    • A. 追求名利的人
    • B. 追求平淡生活的人
    • C. 对自然有感的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岑参的《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之涣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对未来的展望,而岑参则更加关注对过去的怀念与内心的复杂情绪。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岑参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临江仙 满庭芳 水调歌头 卜算子 清平乐 丑奴儿令 春水 唐多令·寒食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谒金门·五月雨 诉衷情·春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情深骨肉 刻章琢句 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被宠若惊 幺字旁的字 令辞 儿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驮子 弓字旁的字 兰心蕙性 一字之师 疑误天下 党翼 豸字旁的字 昭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