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4:49
原文展示:
好事近 季琦妇顾清侣赴朝鲜慰劳战士
作者: 汪东 〔清代〕
百战固岩疆,壮士宣威殊域。
馈食不辞艰阻,有蛾眉奇绝。
故园风物已深秋,行人感时节。
毡幕笳声催晚,正千山飞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战场上奋勇作战的士兵们,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前两句讲述了战士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保卫国土的壮烈场景,后两句则转向对故乡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战士们在寒冷的天气中听到号角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孤独的氛围。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战: 指经历许多次战争。
- 固: 牢固,稳固。
- 疆: 边疆,国境。
- 馈食: 给予食物,馈赠。
- 艰阻: 艰难与阻碍。
- 蛾眉: 形容女子的美丽,像蛾子的眉毛一样。
- 故园: 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
- 深秋: 秋天已深,天气转凉。
- 毡幕: 用毡子制成的帐篷。
- 笳声: 号角声,古代战场上用以传达命令或鼓舞士气的乐器声。
典故解析:
- 百战: 体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的重视。
- 蛾眉奇绝: 可能暗示战士们心中对故乡美好景象的向往,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其优美的诗风和深刻的主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战争及人情,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士兵们在前线奋勇作战。诗人通过描绘士兵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士们在战场上的顽强与坚韧,展现了他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开头两句“百战固岩疆,壮士宣威殊域”直接将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呈现出来,表现出一种无畏的豪情。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士兵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敌人,也要克服食物不足和行军的艰难,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意志。
接下来“馈食不辞艰阻,有蛾眉奇绝”则引入了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士兵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此处的“蛾眉奇绝”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女子,也象征着理想与希望。故园的秋天景色映衬出战士们的孤独与悲凉,令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过往的无奈怀念。
最后两句“毡幕笳声催晚,正千山飞雪”则将情景推向高潮。寒冷的天气和号角声响起,似乎在催促着战士们继续前行,然而,冰雪覆盖的千山又让人感到无尽的孤独与凄凉。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显深邃,情感更加饱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战固岩疆: 战士们经历了无数场战争,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国土的边疆。
- 壮士宣威殊域: 描述了战士们在异国他乡展现的威风和勇气。
- 馈食不辞艰阻: 尽管面临艰难的环境,他们仍然不辞辛苦地传递食物。
- 有蛾眉奇绝: 在艰苦的战斗中,士兵对美丽事物的向往依旧强烈。
- 故园风物已深秋: 故乡的景色已进入深秋,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
- 行人感时节: 行走在外的人感受到节令的变化,心中涌起思乡之情。
- 毡幕笳声催晚: 帐篷中的号角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战事的紧迫。
- 正千山飞雪: 冷冽的雪花飘落在千山之上,营造出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蛾眉奇绝”比喻美丽的女性,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馈食不辞艰阻”与“故园风物已深秋”。
- 排比: 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排比描绘,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士们的艰辛和思乡之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战: 代表战斗与牺牲,象征着英雄气概。
- 蛾眉: 象征美丽与温柔,代表战士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深秋: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暗示着战士们的孤独。
- 千山飞雪: 体现了寒冷与孤寂,营造出战士们的艰难处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士的英勇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和平的渴望
- D. 以上皆是
-
“蛾眉奇绝”中的“蛾眉”形容的是:
- A. 战士
- B. 景色
- C. 美丽的女子
- D. 号角声
-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战士们的胜利
- B. 寒冷的天气与飞雪
- C. 温暖的故乡
- D. 战斗的激烈
答案:
- D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写战乱中对故乡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表现异乡游子的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汪东的《好事近》均表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春望》更侧重于诗人自身的情感,而《好事近》则聚焦于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