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除关征》

时间: 2025-05-04 22:15:36

诗句

翠华忆昨临吴津,驾言直欲苏远民。

三尺土阶茅不剪,舜循尧道慈而俭。

姬公制国有常经,什一更除关市征。

男畊女织余布粟,却笑二吾犹不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15:36

原文展示

除关征
杨冠卿 〔宋代〕

翠华忆昨临吴津,
驾言直欲苏远民。
三尺土阶茅不剪,
舜循尧道慈而俭。
姬公制国有常经,
什一更除关市征。
男畊女织余布粟,
却笑二吾犹不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我昨天在吴津的情景,我想通过驾车前往,帮助那些远方的民众。三尺高的土阶上,茅草未曾修剪,像舜帝那样遵循尧帝的教诲,仁慈而节俭。姬公制国时有固定的法则,征收十分之一的税收,然而如今的关市征税却更加繁重。农民耕作,妇女纺织,所剩的粮布都不够用,却依然笑着说我们还是不够。

注释

字词注释

  1. 翠华:翠绿色的华丽车驾,这里指作者的车。
  2. 吴津:指古代的吴地的渡口。
  3. 三尺土阶:指三尺高的土阶,象征着简陋的居住环境。
  4. 舜循尧道:舜帝遵循尧帝的治国之道,提到的是古代贤明君主的治国理念。
  5. 姬公:指周文王姬昌,周朝的开国之君。
  6. 什一:指税收的十分之一。
  7. 除关市征:指减少关税和市场税的征收。

典故解析

  • 舜与尧: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他们的治国理念和道德被后世推崇。
  • 姬公制国:这个典故强调了周朝在制定税收和管理国家的规范性,暗示了治理国家的智慧与公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风格清新,常以简练的语言反映内心感受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经济困境,诗人通过对比古代贤明的治国方式与当今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民众生计的关心。

诗歌鉴赏

《除关征》是一首关注社会民生的诗,诗人在古代贤明治国的典范与现状之间进行对比,反映出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与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怀。开篇以“翠华忆昨临吴津”引入,展现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通过对农民与妇女生活状态的描绘,突显出当时社会的不公。诗中提到的“舜循尧道慈而俭”,不仅是对古代政治智慧的推崇,更是对现代治理失误的讽刺。

诗的后半部分“男畊女织余布粟,却笑二吾犹不足”,生动地描绘出农民虽然辛勤劳作,却依然面临生活困境的景象,展现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乐观。这种深切的社会观察与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富有现实的意义,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华忆昨临吴津:回忆起昨天在吴津的情景,表现了对旧日光景的怀念。
  2. 驾言直欲苏远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远方的民众,表达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3. 三尺土阶茅不剪:描绘了贫困的生活环境,象征民生困苦。
  4. 舜循尧道慈而俭:提到古代贤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强调了仁慈与节俭的重要性。
  5. 姬公制国有常经:指周文王制定的治国法则,强调了治国的规范性。
  6. 什一更除关市征:暗指当今税负的沉重,反映出对现行政策的不满。
  7. 男畊女织余布粟:描述了农民与妇女的辛勤劳作,但结果却依然贫困。
  8. 却笑二吾犹不足:展现了民众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却又反映出对生活的不满,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男畊女织”,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层次感。
  • 比喻与象征:如“翠华”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而“茅不剪”则象征着贫困与不幸。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古代贤明治国的回忆与现代困境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与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体现出诗人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翠华:象征着权力与富贵的象征。
  2. 吴津: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
  3. 三尺土阶:象征着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
  4. 舜与尧:象征着古代理想化的治国典范。
  5. 姬公:象征着制度的建立与法则的制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华”指的是什么?
    A. 车驾
    B. 房屋
    C. 衣服

  2. 诗中提到的“舜与尧”主要代表什么?
    A. 贤明的君主
    B. 贫苦的百姓
    C. 不公的政策

  3. 诗中的“什一更除关市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古代的怀念
    B. 对税负沉重的批评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民生的诗作。
  2. 白居易的《卖炭翁》: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两首诗都关注社会现象和民生,但杜甫更多表现社会动荡对民众的影响,而杨冠卿则着重于对比古今治国理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3. 《诗经与中国古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用天放赠别诗韵 浣溪沙·访天台国清寺,寺门紧闭,不得入,因纵览附近景色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十二月 浣溪沙 病起有感大壮自持残烛照楼台之句,作此 浣溪沙(生朝和昌甫韵)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四 四时闺词 浣溪沙 冬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字头的字 失席 卖阵 包含升的成语 杳无人烟 用智铺谋 靣字旁的字 孙结尾的成语 百岁之好 比佽 閠字旁的字 东挪西辏 肀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日射病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声张势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