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6:11
不寐
作者: 李覯
四壁空空绝语声,
困来终是睡难成。
孤灯要与人相背,
寒漏苦教天不明。
累月故园无信息,
几般闲事恼心情。
别愁若解生华发,
一夕应添一万茎。
四周空荡荡的,听不到说话声,
困倦之际,睡意却难以成形。
孤独的灯光偏向一旁,
寒冷的漏风使得天色更加昏暗。
好几个月都没有故乡的消息,
琐碎的闲事扰乱了我的心情。
如果别离的愁苦能够解开,
一夜之间我的白发就会增添万根。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李覯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借用“孤灯”、“寒漏”等意象,传达一种久居异乡、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蕴含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不寐》是李覯在孤独的夜晚写下的思乡之作。全诗以“绝语声”开篇,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四周的寂静与无声,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孤灯要与人相背”刻画了他独自一人的情境,孤灯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孤独的象征,诗人与灯光的背离,表明了他内心的隔绝与孤独感。
“寒漏苦教天不明”,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寒风漏进屋内,使得夜晚更加昏暗,诗人所感受到的冷不仅是外部的寒冷,更是内心的孤寂与无助。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累月故园无信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长时间没有收到故乡的消息,情感愈加浓烈,闲事的纷扰更是加重了他的心情负担。
最后两句“别愁若解生华发,一夕应添一万茎”,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别离之苦的深刻感受。白发的生长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离愁别恨的象征,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苦楚。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真实的生活体验,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漂泊生活中所面临的孤独与焦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灯”象征什么?
“累月故园无信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寒漏”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覯的《不寐》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覯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家庭的牵挂与团圆的渴望。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情感,但李覯的孤独感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