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秦娥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1:51:44

诗句

西窗月。

照人夜夜如相识。

如相识。

穿帘入幕,故来寻觅。

空闺此际真愁绝。

遥知尚有秦娥泣。

秦娥泣。

与君尝尽,生离死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44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二》 西窗月。照人夜夜如相识。如相识。穿帘入幕,故来寻觅。空闺此际真愁绝。遥知尚有秦娥泣。秦娥泣。与君尝尽,生离死别。

白话文翻译:

西窗外的月光,夜夜照着人,仿佛是熟悉的旧友。就像熟悉的朋友,透过窗帘照进来,故意来寻找我。此时空寂的闺房,真是愁苦得无以言表。远远知道还有秦娥在哭泣。秦娥在哭泣。与你曾经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

注释:

  • 西窗月:指的是西边窗户照进来的月光,象征着孤独的夜晚。
  • 照人夜夜如相识:每晚的月光照耀着人,仿佛是老朋友一般。
  • 穿帘入幕:月光透过窗帘,进入室内,暗示了思念之情。
  • 空闺:指空荡荡的闺房,寓意孤单。
  • 秦娥:指的是古代的女子,常用作代表思念的女性角色。

典故解析:

“秦娥”一词源自古代诗词,通常指代悲伤的女子,象征思念和忧愁。这里的“秦娥泣”意指古代女子在思念情人时的哭泣,表达了对逝去情感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立(1649-1710),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写离别与思念,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忆秦娥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开头的“西窗月”不仅描绘了宁静的夜景,更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月光似乎在向诗人诉说着过往的伤感,营造出一种熟悉而又遥远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空闺”来表现孤独,而“遥知尚有秦娥泣”则强化了思念的深度。秦娥的泪水不仅仅是对逝去爱情的怀念,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与君尝尽,生离死别”收尾,展现了对爱情的无奈与痛苦。这种生离死别的感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离散。顾贞立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人的语言,使得这首词充满了悲凉的美感,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窗月”:引入夜晚的意象,月光照耀,象征孤独。
    • “照人夜夜如相识”:暗示月光的熟悉感,增添情感的亲切。
    • “穿帘入幕”:象征思念,如此真切。
    • “空闺此际真愁绝”:孤单的闺房,愁苦无比。
    • “遥知尚有秦娥泣”:感知他人的痛苦,与自我情感的共鸣。
    • “与君尝尽,生离死别”:总结对过去经历的深刻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作朋友,表现思念的情感。
    • 拟人:月光被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生离死别”,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描绘了思念的孤独与悲凉,反映了生离死别的沉痛经历。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和思念。
  • 空闺:代表着孤单与等待。
  • 秦娥:象征着对逝去爱的怀念,传递出深切的情感和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窗月”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2. “秦娥泣”意味着什么? A. 欢笑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生离死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和悲伤
    C. 羡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红楼梦》中的诗词,涉及到生离死别的主题。
  2.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逝去爱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顾贞立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皆以女性视角表达思念,但顾贞立更侧重于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贞立研究》
  • 《古代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卜算子 闺情 卜算子·簸弄柳梢春 卜算子 卜算子·卜算词中算 卜算子 病中得闽中王筱婧词翰,并请列弟子籍,喜拈小调报之 卜算子 卜算子·忆菊续咏。前岁有作,专咏京师旧事。今广之,复成八阕 其八 卜算子 卜算子 有感四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诗函 安身乐业 楚腰纤细 兴味索然 东床择对 石鼓文 拱揖指麾 頁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包含鞘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田父之功 征询 鉴毛辨色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