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48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 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
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
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
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
赫日自当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师(南方的使者)久未见面的惋惜,提到北方的空虚感。面对这种境况,我只能凭借一己之力,最终却也希望能恢复我汉族的英勇。自嘲身为汉族的使者,似那滔滔江水,终究只向东流去?还想在草街相遇,恭敬地拜见。尧的都城,舜的土地,禹的封地,应该有一个或半个是耻辱的臣子!如今万里腥膻,英灵何在?这股磅礴的气魄何时才能传达?胡人的运势何必再问,正义的阳光自会普照。
陈亮(1143-1194),字希夷,号石林,南宋初期著名的词人及诗人。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激昂的情感著称,尤其在边疆战争和民族大义方面的表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对外族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送别使者为契机,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自信的渴望。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是一首深蕴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对南北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开头提到“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无奈,北方的敌人如影随形,而南方的使者却久未归来,象征着国家的困境与外族的威胁。
接下来的“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则是诗人自豪与渴望的体现,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心怀对汉族英勇的期许。诗中用“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自嘲,显示出对历史的反思,汉使的命运似乎被历史的潮流所左右,感受到无奈与无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尧舜禹的历史文化,表现出对先贤的崇敬,也暗含对当今耻辱臣子的指责,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民族自信的追求。最后以“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结束,似乎是在呼唤新的希望与光明。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典故等修辞手法,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民族的自豪与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英雄的追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南师”指的是哪个方向的使者?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中的尧、舜、禹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贤君与文化
C. 外族
D. 地理位置
诗中提到的“胡运”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外族的命运
C. 汉族的命运
D. 个人的命运
与同样表达爱国情怀的诗作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进行对比,陆游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其情感更加沉重,而陈亮则表现出希望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