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游曲》

时间: 2025-05-03 16:29:24

诗句

燕舞起香尘,莺歌出绛唇。

直须灭银烛,恐有绝缨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9:24

夜游曲

作者: 王应辰 〔明代〕

原文展示:

燕舞起香尘,莺歌出绛唇。
直须灭银烛,恐有绝缨人。

白话文翻译:

燕子飞舞,扬起香烟尘土,黄莺在花间歌唱,唇色如绛。
还得赶紧熄灭银色蜡烛,恐怕有绝美的女子来到。

注释:

  • 燕舞: 燕子翩翩起舞,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香尘: 香气弥漫的尘埃,暗示着环境的幽雅。
  • 莺歌: 黄莺的歌声,形象生动,增添了夜晚的情趣。
  • 绛唇: 指的是美人的红唇,暗示着女子的美丽。
  • 银烛: 银色的蜡烛,象征着夜晚的光明。
  • 绝缨人: 指绝美的女子,缨绳通常用来装饰美人,形容其美丽。

典故解析:

“绝缨人”在古诗中常用以形容绝世的美女,暗示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应辰,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蕴含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目睹燕舞莺歌,感受到夜色的迷人与人生的短暂,因而生发出对美的渴望与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游曲》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情感的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夜晚的美丽场景。诗的开头以“燕舞起香尘”引入,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觉,燕子和莺鸟的出现,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也暗示了人们在夜晚的欢愉。接着,诗人用“直须灭银烛”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似乎在说,虽然夜色迷人,但美好的事物往往稍纵即逝。最后一句“恐有绝缨人”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不安,绝美的女子仿佛就在眼前,吸引着诗人的目光与思绪。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美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舞起香尘”:燕子在空中飞舞,香气弥漫,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夜晚。
    • “莺歌出绛唇”:黄莺的歌声响起,仿佛在渲染这夜的美丽,唇色如红,暗示美的存在。
    • “直须灭银烛”:提示诗人对蜡烛的急切反应,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恐有绝缨人”:绝世美人即将出现,带来一种期待与紧张。
  • 修辞手法:

    • 比喻:燕舞与莺歌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燕舞起香尘,莺歌出绛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出对美人和春夜的向往,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的瞬息万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自由。
    • 黄莺:象征美好与欢乐。
    • 银烛:象征夜晚的温暖与浪漫。
    • 绝缨人:象征绝世美人,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缨人”指的是: A. 一种鸟
    B. 绝世美女
    C. 诗人自己

  2. “燕舞起香尘”中的“香尘”暗示了什么? A. 诗人的忧愁
    B. 环境的优雅
    C. 昏暗的夜色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by 杜甫
  • 《春夜喜雨》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应辰的《夜游曲》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美景与美人的期待,而后者则是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应辰研究》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唐诗宋词元曲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和庞祐甫见寄) 水调歌头(次韵子云惠山见寄) 鹧鸪天(雪) 挽任谏议词二首 雨中望灵山呈明远 剡溪道中五首 叶少保挽词六首 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 听雨 次韵李平叔直舍竹二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浓浓郁郁 摆八卦阵 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管中窥天 燕尔新婚 南学会 眼中刺 包含扭的词语有哪些 孤老 资产阶级自由化 私字儿的字 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己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山儿 临开头的成语 惊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