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9:42
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
作者:陈亮 〔宋代〕
九重寤寐忆忠诚,
故向长沙起贾生。
魏阙丝纶新借宠,
秦淮草木旧知名。
已闻塞下销锋镝,
正自胸中有甲兵。
万幕从兹无减灶,
笑看卧鼓旧边城。
诏颁英簜促锋车,
暂借长才按转输。
昔叹当年无李牧,
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论足食为先策,
自是平戎在用儒。
来岁春风三月暮,
沙堤隐隐接云衢。
在九重天中,夜不能寐,心中常怀忠诚之念,因此我决定沿着长沙的路去致敬贾谊。魏朝的权臣借助丝绸之路的新宠,而秦淮的草木仍然保留着昔日的名声。听说边塞的箭矢已经被销毁,而我心中却仍然有着铠甲和兵器。从今往后,幕府的灶火将不再减少,我则在这里笑看着昔日的边城。诏令下发,英簜催促着锋利的车轮,我暂时借助长才来处理转输之事。曾经叹息当年无李牧,今天才知道江左有夷吾。休论足够的食粮为先策,平定边境的重任在于用文人。明年的春风三月末,沙堤隐隐与云路相接。
陈亮,字仲明,号澄江,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激昂的诗风著称,是宋代重要的词人之一。
《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写于陈亮送别朋友文子前往漕运的途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国家和边疆的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文人政治的期望。诗人在描写个人情感时,借助历史人物贾谊、李牧和范仲淹的事迹,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既展现了诗人的广博学识,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首句“九重寤寐忆忠诚”开篇即以浓厚的情感引入,表明诗人心系国家、忠诚于职守的情怀。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贾谊和魏阙的对比,展现出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迭,表现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对草木的怀旧。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最后以春风三月的美好意象作结,给人以希望与振奋的力量。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贾谊最著名的成就是什么?
诗中提到“李牧”的角色是什么?
诗中“沙堤隐隐接云衢”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