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0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09:03
木兰花慢·长安怀古
作者:李齐贤 〔元代〕
骚人多感慨,况故国遇秋风。
望千里金城,一区天府,气势清雄。
繁华事,无处问,但山川景物古今同。
鹤去苍云太白,雁嘶红树新丰。
夕阳西下水流东。兴废梦魂中。
笑弱吐强吞,纵成横破,鸟没长空。
争如似犀首饮,向蜗牛角上任穷通。
看取麟台图画,余马鬣蒿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感慨,尤其是在秋风的萧瑟中,更加显得情绪沉重。远望千里之外的金城,宛如天府,气势雄伟壮丽。然而,繁华的往事无处追问,唯有山川与景物依旧如昔。白鹤飞去,苍云如太白星般高远,雁鸣声声在红树之上。夕阳西下,水流向东,一切在兴亡梦境中浮现。笑谈之间,弱者被强者吞噬,纵然成败横亘,似乎鸟儿也消失在长空之中。何不如犀牛在饮水,蜗牛在角上任凭命运的沉浮。再看那麟台的图画,余下的马鬣上长满了蓬草。
作者介绍:李齐贤,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作闻名,风格多感慨,善于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国家经历动荡、社会变迁之时,诗人以怀古之情抒发对故国的眷恋与无奈。
《木兰花慢·长安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开头部分以“骚人多感慨”引入,立刻设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描绘了金城的壮丽与繁华,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向往。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白鹤、夕阳、流水,既是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尤其是“夕阳西下水流东”,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更蕴含了人事无常与时光流逝的哲理思考。结尾部分,诗人以“看取麟台图画”句结束,呼应了开头的感慨,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如将时光比作流水)、拟人(如“夕阳西下”)、对仗(如“兴废梦魂”与“笑弱吐强”)等。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时事无奈的感叹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高兴 B. 感慨 C. 忧伤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金城”指的是哪里?
A. 北京 B. 长安 C. 南京
答案:B
“夕阳西下水流东”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景色 C. 人生的理想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