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0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05:30
木兰花慢
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风多。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凭他,吴越干戈。工作合惯调和。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
问起南朝的旧事,只留下无尽的离恨难以磨灭。想起五国城中,九哥传递的消息,终究是岁月蹉跎。风起得多么猛烈,任由它吹拂,也无法改变,嘲笑官家虚情假意地托付给孟婆婆。哪能比得上茅檐下的腊鼓,迎神时听那新歌。就算是吴越之间的干戈之事,也不过是习以为常的调和。看那身着绿衣的鼓手,蓬头垢面,脸上带着微醉的笑容。关山遥远,玉门万里,借着神风一夜之间转动骆驼。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俞樾(1821-1907),字文恭,号秋水,清代诗人,学者,曾任翰林院编修。其诗风兼收并蓄,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对南朝旧事的追忆,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惋惜,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木兰花慢》通过对南朝旧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纠葛与思考。诗中以“问南朝旧事”开篇,直接引入了对历史的追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随后的“只离恨不销磨”,则将情感推向了深处,暗示历史的离恨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难以抹去。
诗歌中多次提到的“风多”、“任吹不转”,似乎在描绘一种无力感,诗人面对历史的风云变化,感到无所适从。与“笑官家枉托孟婆婆”相呼应,进一步揭示了在历史长河中,个体的命运往往被忽视,而那些承担历史重任的人,最终也只能面对无情的岁月。
而后,诗人转向了对节日场景的描绘,“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动,也在于通过对比,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当下生活的温暖。在此,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情感的寄托,希望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丝慰藉。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极为丰富,从南朝的历史到吴越的干戈,再到林间的鸟语,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最终,诗人回归到个体情感的表达,以“声声只唤哥哥”结束,既是对亲情的呼唤,也是对美好过往的追忆,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探讨了时间、命运与个体情感的关系,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南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南朝
“九哥传语”中的“九哥”可能象征着什么?
A. 传递消息的人
B. 亲人
C. 历史人物
D. 官员
“任吹不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奈与无力
B. 欢快与愉悦
C. 忧伤与悲痛
D. 镇定与从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