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小孤山》

时间: 2025-04-22 16:52:43

诗句

山称孤独字,庙塑女郎形。

过客虽知误,行人但乞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6:52:43

原文展示:

小孤山
——陈从易〔宋代〕

山称孤独字,庙塑女郎形。
过客虽知误,行人但乞灵。

白话文翻译:

小孤山这座山被称为“孤独”,山上庙里塑造着女郎的形象。虽然过路的客人知道这个地方的神灵不真实,但行人仍然只求得到一些灵验的庇护。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独字:这里指的是“孤独”这个词,传达出山的特立独行和与世隔绝之感。
  • 庙塑女郎形:指的是庙宇中塑造的女神像,表现出一种崇拜和对神灵的向往。
  • 过客:指路过的人,暗示他们并不常驻于此。
  • 行人但乞灵:行人虽然知道神灵可能不真实,但依然祈求保佑。

典故解析: “孤独”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某种孤立的境地,通常寓意着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自然的追求。“女郎”的形象则可能与道教或民间信仰中的女神有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尊敬和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从易,字子重,号一峰,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小孤山时,山中庙宇的情景引发了他的思考,表达了对孤独和神灵的理解。

诗歌鉴赏:

《小孤山》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小孤山的景象,诗中用“孤独”这个词形容山的特质,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孤立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庙中女郎形象的塑造,传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然而,尽管过客心知肚明,这样的崇拜可能是无根的幻影,但在行人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一种信仰和庇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们的信仰心理,表现出一种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称孤独字:开篇即给山设定了孤独的形象,突出其独特性。
  • 庙塑女郎形:描绘庙中女郎的塑像,传达出人们对女神的崇敬和寄托。
  • 过客虽知误:过客明白这种信仰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迷信。
  • 行人但乞灵:行人依旧选择祈求神灵的保佑,反映出人性中对信仰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山与庙、女郎塑像之间的意象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象征:孤山象征着孤独的灵魂,女郎塑像象征着人们的信仰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探讨了孤独与信仰的关系,表现出人们在面对孤独时,对信仰的渴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孤独,表现出一种静谧、与世隔绝的状态。
  • 女郎:代表美好与希望,是人们寄托情感和信仰的对象。
  • :象征信仰与崇拜,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向往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孤山被称为什么?

    • A. 孤独
    • B. 高耸
    • C. 神秘
  2. 诗中的女郎形象代表什么?

    • A. 自然
    • B. 信仰与希望
    • C. 权力
  3. 行人对庙中的神灵持有什么态度?

    • A. 完全相信
    • B. 知道是误解,但仍然乞求
    • C. 不屑一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从易的《小孤山》更侧重于对孤独的表达,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从易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五 鹧鸪天 鹧鸪天 为孟文郡君写冬花小幅并题 鹧鸪天 西藏旅中 鹧鸪天 游腾冲和顺古镇 鹧鸪天·寿王瑗仲先生,并题南山同寿 鹧鸪天·罗袜凌波洛浦仙 鹧鸪天 甲戌正月下旬偕韵绮同西明夜至无锡借灯笼入梅园宿次日冒雨登鼋头渚望太湖归谱此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夯雀先飞 方字旁的字 骛置 工楷 长虑后顾 龜字旁的字 置棋不定 超世絶俗 随缘乐 瞒天席地 麥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冬烘学究 劓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