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06
题华林书院
作者: 陈从易 〔宋代〕
世居江表卧烟霞,
致政官资美莫加。
圣代旌门崇孝义,
御书堆阁绝生涯。
衣冠济济皆稽古,
儿侄熙熙尽克家。
我忝转输巡按暇,
因留诗句记荣华。
这首诗的作者在江边的烟霞中居住,身为官员,政绩卓越,无法再有更好的赞誉。这个时代尊崇孝义,书法作品堆积如山,书生的余生已经与此无关。这里的文人都身着古代的衣冠,亲属们也都兴旺发达。我虽然身为巡按官,却因闲暇留在此处,写下这几句诗以记住这份荣华。
陈从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生于江南,喜爱山水,风格清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常以和谐的情感表达著称。
此诗创作于华林书院,反映了作者对书院文化和家庭价值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对个人荣华的感慨。
《题华林书院》通过描绘华林书院的优雅环境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开篇以“世居江表卧烟霞”点明了地理位置,渲染了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恬淡闲适的氛围。接着,诗人强调其在官场上的成就与社会的尊重,表达了对当代社会风气的认同,尤其是对于孝义的推崇。
诗中“衣冠济济皆稽古”一语,传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追求,体现了文人间的互相学习与传承。而“儿侄熙熙尽克家”则彰显了家庭的繁荣与和睦,反映出诗人对家族兴旺的欣慰和自豪。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为官员,却因巡按的闲暇而留恋此地,写下诗句以纪念这一时刻,既是对荣华的纪念,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理性的思考,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家庭、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追求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旌门”象征着什么?
A. 自然风光
B. 荣耀与地位
C. 家庭和睦
答案: B
诗中的“衣冠济济皆稽古”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现代风尚的推崇
B. 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C.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答案: B
诗人因何留在华林书院?
A. 因工作需要
B. 因闲暇与游玩
C. 因亲友相聚
答案: B
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高》相比,陈从易的这首诗更注重文化与家庭的结合,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壮志与自然的宏伟。两首诗均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侧重点不同,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