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赵路分善应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8:49:37

诗句

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

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

课诵列童稚,戚休询里闾。

高堂朝夕望,宁复象平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9:37

原文展示: 挽赵路分善应三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 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 课诵列童稚,戚休询里闾。 高堂朝夕望,宁复象平居。

白话文翻译: 您去专城享受养老,我则安居在陶令般的庐舍。 几次因州府事务进入,得以侍奉并共享欢笑交谈之余。 教导诵读给孩童们,关心邻里间的喜怒哀乐。 在高堂上朝夕相望,岂能再像往常那样安居。

注释:

  • 专城养:指在城市中享受养老生活。
  • 陶令庐:指陶渊明的居所,这里比喻简朴的乡间居所。
  • 州府入:指因公务进入州府。
  • 笑谈馀:指在公务之余的闲谈笑语。
  • 课诵:指教导孩童读书。
  • 戚休:指邻里间的喜怒哀乐。
  • 里闾:指乡里,邻里。
  • 高堂:指家中高大的厅堂。
  • 宁复:岂能再。
  • 象平居:像平常那样安居。

诗词背景: 作者赵蕃,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此诗为挽诗,表达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与敬仰。赵路分善应可能是一位在城市中享受养老生活的官员,而作者则安居乡间,两人因公务有过交往,作者对其生活态度和品德表示敬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选择和交往经历。诗中“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一句,直接点明了两人生活的差异,赵路分善应在城市中享受养老,而作者则选择在乡间简朴生活。后文通过“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等句,回忆了两人因公务而有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和对其品德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生活状态的对比和交往经历的回忆,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公就专城养,我安陶令庐”,通过对比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选择。
  • “几因州府入,得侍笑谈馀”,回忆了两人因公务而有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
  • “课诵列童稚,戚休询里闾”,展现了作者在乡间的生活状态,教导孩童,关心邻里。
  • “高堂朝夕望,宁复象平居”,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生活状态的对比,突出了两人不同的生活选择。
  • 回忆:通过回忆两人因公务而有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赵路分善应的怀念。
  • 象征:“陶令庐”象征简朴的乡间生活,“高堂”象征对友人的敬仰。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赵路分善应和作者自己生活状态的对比,以及对两人交往经历的回忆,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陶令庐”:象征简朴的乡间生活。
  • “高堂”:象征对友人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公就专城养”指的是谁? A. 赵蕃 B. 赵路分善应 答案:B

  2. “我安陶令庐”中的“陶令庐”象征什么? A. 城市生活 B. 简朴的乡间生活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课诵列童稚”是指作者在做什么? A. 教导孩童读书 B. 在城市中享受养老生活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简朴乡间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简朴乡间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简朴乡间生活的向往。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暗香 和白石均。匑厂词宗属同赋红梅,率尔效颦,即题新刊碧虑商歌,并希正律 暗香 绿萼梅 暗香 暗香•拾堕花 暗香 赋淮安腊梅次姜夔韵 暗香 梅魂 暗香·敬懿皇太妃画梅,和白石道人自度咏梅二曲 暗香 暗香 晚香玉,即夜来香 暗香 其二 姑苏小泊二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男女老小 殳字旁的字 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荧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复堪命 杜邮之戮 挨饿受冻 革字旁的字 险迍 寂天寞地 横僿不文 擿埴索途 整齐划一 心字底的字 剖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