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赠洛下达三藏》

时间: 2025-04-30 05:29:29

诗句

曾携钵锡到灵山,古寺归来洛水边。

新译经文传北阙,旧游诗句在西天。

炉中香想诸方施,笼里灯应数世传。

别有空门难继处,宋尚书序本师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9:29

原文展示:

曾携钵锡到灵山,古寺归来洛水边。
新译经文传北阙,旧游诗句在西天。
炉中香想诸方施,笼里灯应数世传。
别有空门难继处,宋尚书序本师编。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带着钵盂和锡杖到灵山,游览古寺后回到洛水边。
新的译经文传播到北方的皇宫,旧时游玩时写下的诗句依然在西天流传。
香炉中的香火是各地信士所供奉,笼中的灯光应该是几世以来的传承。
然而,另外有些空门却难以继承下去,而宋尚书的序文则是本师所编撰的。

注释:

  • 曾携钵锡:指带着佛教僧侣常用的钵和锡杖。
  • 灵山:指佛教圣地,常用来象征修行之地。
  • 洛水:指洛水,古代名川,象征诗人归来的故乡。
  • 北阙:指北方的宫阙,代表皇权中心。
  • 旧游诗句:指作者曾经游览时所作的诗句。
  • 空门:指佛教寺院,象征空灵和出世。
  • 宋尚书:指宋代的一个文人或官员,可能是对其作品的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歌作品而被后人所知。其诗风多表现出对宗教、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野游历灵山后回到洛水边,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和个人经历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短,但意境深邃,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前两句描绘了诗人游历灵山的经历,展示了他与佛教的亲密关系。灵山作为佛教圣地,象征着信仰与修行的高地。而回到洛水边,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接下来,诗人提到新译经文的传播,说明了佛法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反映出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旧游诗句的提及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度,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经历,更有对往昔的追忆和对诗句长存的感慨。中间的香炉和灯笼意象,象征着信仰的传承与延续,显示了佛教文化在不同时间与空间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最后一句提到“空门难继处”,表达了对佛教某些教义的思考,以及对传承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携钵锡到灵山:描述了诗人曾经带着佛教的器具到灵山,暗示对宗教的追求。
  2. 古寺归来洛水边:描绘了游览古寺后回到故乡洛水边,表达了归属感。
  3. 新译经文传北阙:新的经文被传播到北方的皇宫,显示了文化和信仰的传播。
  4. 旧游诗句在西天:旧时游玩的诗句仍在流传,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5. 炉中香想诸方施:香火象征供奉,体现了信徒的虔诚。
  6. 笼里灯应数世传:灯光的传承,展示信仰的延续。
  7. 别有空门难继处:表达对佛教某些教义的忧虑。
  8. 宋尚书序本师编:提到宋代文人的作品,反映了文化的积淀。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炉中香想”与“笼里灯应”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诗中意象的运用,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信仰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山:象征修行与信仰的高地。
  • 洛水:代表故乡和归属感。
  • 香炉:象征信仰的供奉与传承。
  • 灯笼:象征光明与智慧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山”象征什么? A. 家乡 B. 修行圣地 C. 文化中心
  2. 诗人对“空门”的态度是? A. 积极 B. 忧虑 C. 无所谓
  3. “新译经文传北阙”表达了什么? A. 文化的传播 B. 个人的经历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卫八处士》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魏野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文化的敬仰。两者都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更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南乡子(寿牟国史·三月二十) 武皇上宾同百官哭临于思善门外 正旦即事 龙舟坞 平台 芭蕉园 内苑涵碧亭 还宫 大驾夜出南郊干端门内奉送书事一首 宫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益年 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涂歌里咏 邪不犯正 倒败 皇父 肉跳心惊 癶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钜儒宿学 龝字旁的字 电子邮件 彑字旁的字 后恭前倨 一决雌雄 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