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9:42
文敬闻仁甫在予坐以诗见诧因次韵并柬仁甫
不厌缁尘染素衣,此翁身迹信依依。 酒狂不作高阳醉,吟苦从教饭颗讥。 犹有舌存非是拙,更无家在莫思归。 何须重访东曹隐,风月西坛兴未稀。
不厌缁尘染素衣,此翁身迹信依依。 不介意世俗的尘埃染黑了洁白的衣裳,这位老翁的身影确实依依不舍。
酒狂不作高阳醉,吟苦从教饭颗讥。 饮酒狂放但不至于像高阳那样醉倒,吟诗苦涩却因此受到饭粒的嘲笑。
犹有舌存非是拙,更无家在莫思归。 虽然舌头还在,但并非笨拙,更没有家在,不要想着回去。
何须重访东曹隐,风月西坛兴未稀。 何必再去寻找东曹的隐士,西坛的风月乐趣还未减少。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文学家,尤以诗文著称,与杨慎、徐祯卿并称“明初三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深邃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与友人文敬闻仁甫相聚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不畏世俗的污浊,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同时对友人的才华表示赞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的污浊与诗人的清高,展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首联“不厌缁尘染素衣,此翁身迹信依依”表达了诗人不介意世俗的尘埃染黑了洁白的衣裳,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颔联“酒狂不作高阳醉,吟苦从教饭颗讥”则通过对比饮酒与吟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即使受到嘲笑也不放弃。颈联“犹有舌存非是拙,更无家在莫思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信与无畏,即使没有家在,也不思念归去。尾联“何须重访东曹隐,风月西坛兴未稀”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不需要再去寻找隐居之地,因为西坛的风月乐趣还未减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畏世俗的污浊,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同时对友人的才华表示赞赏。诗中展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执着追求和自信无畏,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满足和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缁尘”比喻什么? A. 世俗的污浊 B. 诗人的清高 C. 酒狂 D. 吟苦
诗中“高阳醉”出自哪个典故? A. 《史记·高阳酒徒》 B. 《史记·高阳醉》 C. 《史记·高阳酒徒》 D. 《史记·高阳醉》
诗中“饭颗讥”比喻什么? A. 因诗作不佳而受到的嘲笑 B. 诗人的执着 C. 诗人的自信 D. 诗人的豪放
答案:1. A 2. A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