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8:22
原文展示:
廷韶文敬联句见寄叠前韵一首 李东阳 〔明代〕 日长秋馆罢抽毫,自在閒庭落麈毛。 忽有词章传二妙,敢将名姓托三豪。 心清乍可鸣金镝,肺病何因漱玉膏。 身欲奋飞无羽翰,始知尘路隔仙曹。
白话文翻译:
白天长,秋天的馆舍里停止了书写,自在的庭院中飘落着鹿尾的毛。 突然有美妙的词章传来,我敢将自己的名字寄托给三位豪杰。 心境清明时,可以鸣响金镝,但肺病又怎能用玉膏来漱口呢? 身体想要奋飞却没有羽翼,这才明白尘世之路与仙界相隔。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秋日闲暇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名士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对尘世的超脱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日长秋馆罢抽毫”和“自在閒庭落麈毛”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日景象。诗中“忽有词章传二妙”和“敢将名姓托三豪”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成就的渴望和对名士的敬仰。后两句“心清乍可鸣金镝,肺病何因漱玉膏”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清明的内心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另一方面又因肺病而感到无奈。最后两句“身欲奋飞无羽翰,始知尘路隔仙曹”则是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仙界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文学成就的渴望和对名士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仙界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渴望,以及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麈毛”指的是什么? A. 鹿尾的毛 B. 鸟的羽毛 C. 人的头发 D. 植物的毛 答案:A
诗中“玉膏”比喻什么? A. 清脆的声音 B. 珍贵的药物 C. 飞翔的能力 D. 仙界 答案:B
诗中“羽翰”比喻什么? A. 清脆的声音 B. 珍贵的药物 C. 飞翔的能力 D. 仙界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