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0:23
沁园春 其一 剪发
发则何辜,忽而半髡,忽而尽倾。
想盘龙挽结,频烦玉捥,堆雅梳掠,又费金茎。
温镜如雪,并刀似水,直截青丝二尺赢。
而今后,学男儿拜跪,不用朝争。
从来短后纵横。便一握相寻智者能。
只飞蓬匪易,仅垂燕尾,步摇难插,乍寂鸾声。
偶遇华妆,仍装义髻,真赝中参眼倍明。
迁流惯,叹伊川野祭,犹是迂生。
这段诗歌表达了对发型变化的感慨,发丝原本没有什么罪过,却被随意剪去,或许是半边削去,或许是完全倾倒。想起那盘龙般的发髻,频繁地使用玉制的发饰,堆叠着精致的梳子,真是浪费金银的材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如同白雪般的发色,用刀剃去两尺长的青丝。今后,我要像男子一样,拜跪不再争朝堂风云。从来短发的样式也是纵横交错,仿佛只需一握就能寻到智者。只不过飞蓬难以掌控,燕尾发型也难以垂下,步摇的耳饰更是难以插入,难免会有鸾鸟啼鸣的寂静。偶尔遇见华丽的妆容,仍然装扮成传统的发髻,真伪之间的差别反而更加明显。对于流行的迁移,我叹息伊川的乡野祭祀,依旧是那种迂腐的生活。
作者介绍:奭良,清代诗人,其作品常反映对社会风尚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语言清新而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趋向自由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剪发的描写,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女性的身份与社会角色的变化。
《沁园春 其一 剪发》以剪发为切入点,深刻探讨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选择。诗的开头,作者以“发则何辜”引入,表达对于自我形象改变的无奈与沉思。随后,诗人描绘了昔日繁复的发型与发饰,象征着女性在传统文化中所承载的美丽与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女性开始追求更为简约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诗中对短发的描写,既是对传统发型的反思,也是对女性自我认同的探索。整首诗情感丰沛,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复杂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挣扎与选择,反映出社会变革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