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8:58
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
作者: 欧阳修
岁时丰俭若循环,
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
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
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
正宜携酒望晴川。
每年的丰收和歉收就像循环一样,
天气的变化并不是因为治理不善。
虽然一场雨能带来美好的滋润,
但三年的登基仍然无法弥补过去的歉收。
桑树的阴影遮住了阳光,路旁低垂,
麦穗在风中摇曳,田野一片丰盈。
千里之外的乡野如同画卷,
正好可以携酒欣赏这晴朗的河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及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著称,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农耕社会,天时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诗中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反映了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治理能力的思考。
这首诗以喜雨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农业以及治理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岁时丰俭若循环”引入,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替带来的丰收与歉收的循环,反映出自然规律的无常。接着诗人指出,天时的变化并非源于人类治理的能力,暗示政治与自然之间的疏离。虽然一场雨能够带来美好的滋润,但三年的艰难依然无法因这一场雨而弥补,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桑阴蔽日交垂路”和“麦穗含风秀满田”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丰收的田野与阴影交织的景象,增添了诗的层次感。结尾“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展现出一种闲适与惬意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兼具政治与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的规律与人类治理的关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与不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岁时丰俭若循环”是为了强调什么?
A. 政治的变化
B. 自然的规律
C. 人的活动
“三登犹未补凶年”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三年的丰收
B. 一场雨的影响
C. 没有弥补的困难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政治的不满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欧阳修的诗在描绘自然景观时更显细腻,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