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9:39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古木郁沉沉,祠亭相衮临。
雷驱山外响,云结日边阴。
霂来初合,依微势稍深。
土膏潜动,野气欲成霖。
陇上连云色,田间击壤音。
明光应奏瑞,黄屋正焦心。
帝邑三川美,离宫万瓦森。
废沟鸣故苑,红蘤发青林。
南亩犹须劝,余春尚可寻。
应容後车客,时作洛生吟。
这首诗描绘了古木参天的环境,祠堂静静伫立在其间。远处雷声轰鸣,乌云在日边聚集。细雨初降,雨势渐渐加深。土地的湿气开始涌动,田野的气息似乎要变成一场大雨。山坡上的云色连成一片,田间传来耕作的声音。明亮的光辉预示着吉祥,黄屋的主人心中焦虑。京城的三条河流美景如画,离宫的屋顶高耸林立。废弃的沟渠在旧苑中回响,红色的藤蔓在青翠的林中生长。南边的田地仍需鼓励,余下的春天尚可追寻。应当欢迎后来的旅客,时常吟唱洛生的诗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农耕时期,雨水对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诗人以祈雨为题,表达了对自然和农业的关注,同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丰收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期盼与赞美。开篇以“古木郁沉沉”入手,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厚重的氛围,随后描绘雷声、乌云、细雨等自然现象,生动地展现了雨来临的情景。诗中的“土膏潜动”与“野气欲成霖”更是体现了雨水对大地生机的渴望,显示出诗人对农田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的意向贯穿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业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引发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同时,诗中对“明光应奏瑞”的表述,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该诗在语言上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且结构严谨,形成了对仗工整的美感,展现了欧阳修在古诗词创作上的深厚功底。整体而言,诗歌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的降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木”主要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明光应奏瑞”中“明光”象征什么?
诗中反复提到的“雨”主要与哪种情感有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