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5:46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在涿州的沙滩上饮酒游玩,观赏着小契丹族的舞蹈。
边塞的春雨巧妙地催促燕子流下眼泪,细雨蒙蒙吹湿了汉人的衣服和帽子。
此诗虽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契丹”是指辽代的民族,反映了当时宋朝与契丹的关系。契丹的舞蹈表现了边疆民族的文化特色,而“燕泪”则可能象征着离别的忧伤。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主张改革,实施新法,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王安石的诗风清新而有深度,富有哲理,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创作于王安石出任地方官期间。在边疆地区,诗人目睹了汉人与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边地风光的描绘,也隐含了对民族关系的思考。
王安石的《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表达情感的诗作。全诗以“饮”和“舞”开篇,展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情态,然而在欢愉之中又透出淡淡的忧伤。在“看舞春风小契丹”一句中,诗人借助契丹族的舞蹈表现出边疆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而“塞雨巧催燕泪落”则将这种欢快的氛围打破,细雨如丝,燕子流泪,暗示着离别与思念,情感在此处达到高潮。最后一句“蒙蒙吹湿汉衣冠”则通过细雨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惆怅的情绪,汉人的衣服被春雨滋润,同时也象征着生活中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既有春天的气息,又有离别的忧伤,体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通过描绘边塞生活,展现了汉人与契丹民族的交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民族关系的思考,既有欢愉又有忧伤,反映了复杂的人生情感。
诗中提到的“契丹”指的是哪个民族?
“燕泪”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与王安石的《出塞》相比,李白的《将进酒》更强调豪放和醉意,反映了不同的情感表达。王安石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复杂,展示了边塞生活的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