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9:46
圣贤自牧极卑谦,
后学才高胆力兼。
悔赋不妨排贾谊,
谤诗遂至劾陶潜。
取人最忌规模狭,
绝物常因议论严。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圣贤自身修养非常谦卑,
后来的学者则才华横溢,勇气兼备。
对于悔恨的赋诗,不妨排除贾谊,
被谤的陶潜也因此受到攻击。
在选择人才时,最忌讳的是眼光狭隘,
对事物的见解常常因为严苛的议论而受到限制。
你看《国风》中的三百首诗歌,
那些小夫和贱隶的采撷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泰和,号石庵,晚号雪庵,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派为主。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强调道德修养和文学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思想活跃之际,诗人试图通过对古代圣贤和后学的对比,反映文学创作中的谦虚与自省。
《圣贤》一诗以对比的形式展开,前半部分描绘了古代圣贤的自我修养和后学者的才华,后半部分则探讨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对文学创作的宽容态度。诗人在开头以“自牧极卑谦”表达了对古代圣贤谦虚态度的赞赏,同时指出后学者的才华与胆略并存,意味着在新的时代,人才的标准应该更加多元化。
接着,诗人提及贾谊和陶潜,借助历史人物的遭遇来说明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与不易。贾谊因直言遭到排挤,陶渊明也因其高洁的品格而受到谤议。这种历史的反思不仅揭示了人才选拔的局限,也映射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最后,诗人以“君看国风三百首”作为结尾,强调即使是那些地位低下的小夫贱隶也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提醒人们应当摒弃狭隘的见解,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学创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谦卑修养的赞美,同时对后学者的才华给予肯定。诗人以历史人物的遭遇警示人们在选拔人才时应当更为宽容,文学创作不应受限于狭隘的观点。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后学”指的是谁?
“悔赋不妨排贾谊”中的“排”字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国风三百首”指的是哪部作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