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七十八咏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4-30 00:15:51

诗句

竹林下沈酣者,洛社中起舞人。

与籍糟汉通谱,是灌花翁后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5:51

原文展示

竹林下沈酣者,洛社中起舞人。
与籍糟汉通谱,是灌花翁后身。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深处醉倒的人,
在洛社中翩翩起舞的人。
与那些饮酒的汉子共谱新曲,
他便是灌花翁的再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沈酣者:指醉酒的人,"沈酣"意为沉醉。
  • 洛社:指洛阳的社交场所,这里特指歌舞场所。
  • 籍糟汉:指饮酒的男子,"籍"字有归属、记录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意为与酒有关的人。
  • 灌花翁:传说中的人物,常被视为醉酒歌者,寓意与酒有关的文人。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灌花翁”源于古代文人酗酒作乐的典型形象,他常常与花、酒相伴,象征着一种洒脱和放浪形态,反映了文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得,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中常蕴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酒文化的热爱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饮酒作乐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一个生动的场景,竹林与洛社的对比,展现了醉酒者和舞者之间的和谐。诗中通过“沈酣者”与“起舞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沉醉于酒的世界,后者却在舞动中展现了生命的活力。这种对比不仅渲染了饮酒作乐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刘克庄在此诗中运用简洁的语言将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饮酒的乐趣与舞蹈的欢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林下沈酣者:描绘了一个在竹林深处醉酒的人,传达出一种隐秘的放松与自在。
  • 洛社中起舞人:展示了在社交场合中欢乐舞动的人,形成对醉酒者的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
  • 与籍糟汉通谱:表明醉酒者和饮酒的朋友们一起作曲,构成了一个欢聚的场景。
  • 是灌花翁后身:最后一句强调醉酒者可能是灌花翁的再世,突出其酒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对比:醉酒者与舞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比喻:将醉酒者比作灌花翁,赋予其一种浪漫的色彩。
  • 意象:竹林、洛社、酒、舞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隐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洛社:代表社交活动的场所,象征着人际关系和生活的热闹。
  • 醉酒:象征着放松与享乐,体现了对人生的态度。
  • 舞者:代表着活力与生命力,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竹林下沈酣者”中“沈酣”的意思是: A. 清醒
    B. 醉倒
    C. 忧愁
    D. 快乐

  2. “洛社中起舞人”指的是: A. 在竹林中跳舞的人
    B. 在社交场合中翩翩起舞的人
    C. 没有朋友的人
    D. 只会喝酒的人

  3. “灌花翁”象征着: A. 自由生活
    B. 忧伤的诗人
    C. 传统的文人
    D. 酗酒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林中的隐逸生活。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热情。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的饮酒诗:刘克庄更注重场景与人际关系,而李白则强调个体的豪情和自由。两者在表达饮酒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代诗词鉴赏》
  3.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夏 满江红·凤去台空 齐天乐(蝉) 倦寻芳(郭颐堂寒食无家之感,为赋) 满江红(重九登增江凤台望崔清献故居) 念奴娇(梅花) 贺新郎(听琵琶) 满江红 重九登增江凤台望崔清献故居 谢谢叠山惠杜诗纸被 甲辰元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引短推长 胆矾 使结尾的成语 包含凋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匕首投枪 荀令衣香 旡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根牢蒂固 哈勃定律 坏包 作浪兴风 修饰边幅 枕方寝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