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3:19
原文展示:
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白话文翻译:
在桐乡曾经担任县令,如今使者再次乘车而来。 风俗因子厚而淳朴,溪山美景吸引我安居。 这样的名声早已听闻,今日终于见到归来的你。 只怕功名之事,不必急于放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淡泊。这首诗是赵蕃写给介庵先生和庐陵周侍郎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官场生涯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的表达。诗中提到的“桐乡”和“子厚”都是赵蕃曾经任职和敬仰的人物,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归隐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桐乡和子厚的提及,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诗中的“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一句,既表达了对当地淳朴风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最后两句“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则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淡泊态度,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淡泊态度,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赵蕃在诗中提到的“子厚”指的是谁? A. 柳宗元 B. 苏轼 C. 王安石 D. 欧阳修
诗中的“桐乡”是赵蕃曾经担任什么职务的地方? A. 县令 B. 侍郎 C. 学士 D. 将军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归隐生活 C. 战争生活 D. 商业生活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