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

时间: 2025-04-30 14:03:19

诗句

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3:19

原文展示:

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白话文翻译:

在桐乡曾经担任县令,如今使者再次乘车而来。 风俗因子厚而淳朴,溪山美景吸引我安居。 这样的名声早已听闻,今日终于见到归来的你。 只怕功名之事,不必急于放弃。

注释:

  • 桐乡:地名,指赵蕃曾经任职的地方。
  • 子厚:指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此处借指当地风俗淳朴。
  • 溪山:指自然风光,此处指美丽的山水。
  • 归欤:归来之意。
  • 功名事:指追求官职和名声的事务。
  • 毋庸:不必。
  • 遽舍诸:急忙放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淡泊。这首诗是赵蕃写给介庵先生和庐陵周侍郎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官场生涯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的表达。诗中提到的“桐乡”和“子厚”都是赵蕃曾经任职和敬仰的人物,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归隐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桐乡和子厚的提及,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诗中的“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一句,既表达了对当地淳朴风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最后两句“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则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淡泊态度,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 赵蕃曾经在桐乡担任县令,如今有使者再次乘车而来,暗示有新的使命或消息。
  2.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 桐乡的风俗因柳宗元(子厚)而淳朴,美丽的溪山吸引赵蕃安居。
  3.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 这样的名声早已听闻,今日终于见到归来的友人。
  4.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 只怕功名之事,不必急于放弃,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态度。

修辞手法:

  • 借代:通过“子厚”代指柳宗元,表达对当地风俗的赞美。
  • 对仗:“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中的“风俗”与“溪山”,“因子厚”与“要我居”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淡泊态度,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桐乡:代表过去的生活和任职的地方。
  • 子厚:代表淳朴的风俗和敬仰的人物。
  • 溪山:代表自然风光和安居的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在诗中提到的“子厚”指的是谁? A. 柳宗元 B. 苏轼 C. 王安石 D. 欧阳修

  2. 诗中的“桐乡”是赵蕃曾经担任什么职务的地方? A. 县令 B. 侍郎 C. 学士 D. 将军

  3.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归隐生活 C. 战争生活 D. 商业生活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宗元的《江雪》: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的淡泊。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淡泊态度。

诗词对比:

  • 柳宗元的《江雪》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但柳宗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柳宗元集》:收录了柳宗元的诗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学成就和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潮惠道中 春日六言十二首 其六 慈氏阁 乙丑元日口号十首 离郡五绝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读大行皇帝遗诏感恩哀恸六首 子真子常饷双鸳将以五言效颦三首以谢 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知好歹 附籍 尊价 包含科的成语 包含强的词语有哪些 豺狼之吻 人心涣散 工字旁的字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丶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还觊 蛅蟴 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没掂三 宁体便人 豸字旁的字 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