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5:36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珮,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只合逍遥坐道场。
整理好衣衫,打扫干净床铺,
一瓶清凉的秋水,一炉袅袅的香烟。
烦恼不必挂念,必须先要放下,
即使是修行到菩提,也应当暂时忘却。
早晨的拜谒停留已久,收起佩剑的挂饰,
宴会的欢娱也渐渐结束,放弃酒杯和觞。
世间的无用之事,已无所谓的年华,
唯有在道场中闲坐,享受逍遥自在。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在经历了官场的波折与生活的苦闷后,他渴望内心的宁静,向往道教的逍遥自在。
《道场独坐》是白居易在晚年时写作的一首诗,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诗中通过简约的日常场景,展现出一种清净与从容的心境。整首诗透过“整顿衣巾”、“一瓶秋水”、“一炉香”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恬静的环境,给人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烦恼先须去”的表述,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接下来提到的“朝谒久停收剑珮”,则表现了他对身份的放下与对世俗交往的淡漠,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自由在于内心的解放而非外在的追求。
最后两句“世间无用残年处,只合逍遥坐道场”更是深化了这种主题,强调在世间的纷扰中,唯有在道场中静坐才能获得真正的逍遥。这不仅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白居易自己内心的解脱之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手法,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同时,通过意象的构建,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内心安宁的向往,强调了放下烦恼、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菩提”,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觉悟
C. 名声
D. 权力
诗人希望在诗中达到怎样的境界?
A. 追求名利
B. 享受聚会
C. 内心的宁静
D. 争斗与竞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